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国考)公务员面试->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09 16:11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习近平说:“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意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向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勇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能够担当,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要做到能够担当,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

  

敢于担当,就是要有负责担当的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

2 问答题 1分

“权力是一种负担、行使权力的时候要稳如泰山、不能把权力行使当儿戏。”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能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心中有宗旨和责任意识,有正确的权力观,就能把权力用在党建设事业上,由此提升境界,实现人生价值,如果权力观扭曲,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注定走向堕落乃至毁灭。

  

首先,正确认识和使用我们的权力。现在的部分党员干部,不思进取,不愿担责任了。从积极意义上讲,他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正确的,他认为权力是种负担,不想要这个权力,无官一身轻,当然个人要服从组织,不由个人说了算。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要畏惧手中的权力,绝不能把权力当成私器使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自然界行得通,但在职场绝对不允许。对权力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对权力要胆怯、对利益要胆小、对工作要胆大。

  

其次,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不能说人大的监督,是找麻烦,挑骨头。政府行政不仅要合法,更要有效,该做哪些事,做了没有,做的程度如何,效果怎么样,都应该在人大的监督之列。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把自己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凡是法律规定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应依法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并且要汇报结果。大家要倍加珍惜和行使好这份权力,要从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自觉摆正位置,依法依规接受监督。

  

最后,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讲规矩,讲原则。讲规矩就是要按照法律、制度和纪律办事,这是底线,突破不得。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行使权力,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同时要讲原则,这里更多是在强调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行使者,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把它当成私权或者是在儿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

  

权力是把双刃剑,要用好权力,更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有序的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3 问答题 1分

领导在基层调研以后感慨:做到办公室里都是问题,到基层看都是办法,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党员干部要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这就决定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在这个意义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体会最清楚。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惟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问就要问得科学、问得实际、问得真切、问得关键。做做样子,走走形式,问得不着边际、问得蜻蜓点水、问得虚情假意,就问不出真东西,群众对你也爱答不理。你糊弄群众,群众就会不信任你,就不可能和你说真话、道真情。惟有真心想问,不耻下问,才可能问得出真货、问得出真心。而惟此真问,才会真正体现工作的主动,体现谦虚的作风,体现对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也就在这真问的过程中,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紧密了。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其要在行。具体地说就是,把问来的关于政策、决策、行政、措施、办法等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那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科学合理地予以采纳。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科学合理地办好办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科学发展上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人民群众也才会更加拥护科学发展、主动投身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才会形成强大的民心民意基础和智慧力量源泉。

4 问答题 1分

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在耕地时得到一块宝玉,把宝玉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子罕用自己的所作为为告诉我们,对于公职人员,廉洁的官德是公职人员最宝贵的财富。李源潮同志曾经之处:初入职场的公职人员,犹如着一身白袍,点墨不可着身。

    

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子罕这样的好官员越来越多,而这一方面要靠官员的自觉,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从制度上来构建这道党风廉政的防火墙。

    

首先,我们的官员应该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公职人员必须要明白,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我们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该积极落实自己的监察主体责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再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最后,要想让子罕这样的官员越来越多,根本途径在于推进简政放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清单制度落到实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相信只要我们从以上这些政策处罚,我们公职队伍中的子罕会越来越多。

5 问答题 1分

习主席在考察贵州时说,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哭还是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习主席所言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地位。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上更要体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能保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与时俱进,政策制定和实施着眼于民众亟需解决的问题。政策的制定有了群众的参与,听取民意、汲取民智,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及时“查缺补漏”我们才能提高工作质量,才能让政府决策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让老百姓了解政府部门如何运作,拉近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要制定能让百姓笑的政策,要让百姓在政策执行中笑,就要把党的好政策送到群众中去,因为党的政策从来都是为民的政策,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自觉遵循党的宗旨,把党的政策制定好、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尤其是在贯彻党的政策过程中,要实行政策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监督对政策的执行,杜绝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为己用。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政策,严格执行政策,切实做到公平公正。要以百姓利益为上,以解决百姓的困难和需求为己任。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应充分认识到执行党的政策就是对群众的关怀,这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领导干部将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就是对党忠诚。

  

因此,首先,需要纯洁党的思想,真诚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纯洁党的思想,坚决造福群众,为人民谋实利,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纯洁党的作风,勤勉务实。“全党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我们只有勤勉务实,纯洁党的作风,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才能不负群众重托。还要纯洁党的组织,清正廉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纯洁党的组织,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总之,我们要视党的政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要把政策关怀作为群众路线的根本。从群众利益出发,制定好政策,宣传好政策,贯彻执行好政策,这样我们的群众路线就会走得更坚实、更顺畅。

6 问答题 1分

李克强总理提出,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奇葩证明,对此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出现这类尴尬证明,我认为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方面,公共信息“私有”,便民服务存在短板。老百姓之所以会为了一纸证明跑断腿,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政府各部门“信息私有”的固有思维和格局,各部门之间对于所拥有的数据信息缺乏有效的传输,公众不得不自己变身为部门信息的“传输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便民服务变成了“累民服务”。

    

另一方面,审批事项太多,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推诿。证明过多过滥,除了审批事项太多外,还因为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尴尬证明的存在呢?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一方面,打破信息壁垒,减少不必要审批。如何根治证明过多过滥过奇问题?首先,必须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信息能够在各职能部门间无阻碍“通行”,从而打通信息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其次,应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定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法定程序及时取消、调整行政管理权限,并向社会发布。  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简政放权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对需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事项进行梳理,能免的就免、能简的就简,从源头上减少对证明的需求。遇到疑问应由政府部门查证,而不是老百姓跑腿,主动承担起本身职责。 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证明自己还活着”式的尴尬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类似的麻烦却天天在上演,破解这个问题,政府服务要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实现部门之间“一网通”。信息化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便利,应建立一套居民基本情况大数据库,各职能部门联网管理,实现跨部门、跨省市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提倡简政放权的今天,现有的改革成果与老百姓的期盼仍有不小距离。民众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监管”和“服务”要求。落到纷繁复杂的各种“证明”上,想来最期望无非是一张身份证就能证明“我是我”,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还活着”,这一切都需要凭借背后强大的信息支撑。

7 问答题 1分

一个大学生毕业问他的父亲是选择唱歌还是当老师,他父亲说工作就像两把椅子,如果想把椅子都坐就会摔在两把椅子中间,请谈谈启示?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若干年前有位年轻人从师范学院毕业后问父亲:我今后是当教师还是按志趣和特长争取当歌唱家?其父说:我只能告诉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如果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在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年轻人最终选择了唱歌,他就是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贪婪者无成。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选定一把椅子”格外重要。该割舍时毅然割舍,集中精力放大优势,方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想同时坐两把椅子”,难免因左顾右盼和精力分散,使两件事都干不好。故而古人云: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得到每每心情愉悦,失去则苦痛。于是,凡物来皆不拒,什么都要照单全收。应当说,只要合法合理合情,求多得也无可厚非。但若不知限制,则可能连原本能抓住的也抓不住。“选定一把椅子”,以免“掉在两把椅子中间”,实际上也是学会限制自己,体现的是一种清醒和睿智。

  

有位大学教授,在就任该校党委书记时说,任职期间不再申请和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这就是一种自我限制,为的是更好地履职尽责,守好权力边界。如果既恋官位又恋学术地位,则不难想见,拿到科研项目和经费更容易,还可能以行政权力谋取学术利益。如此,不仅污染学术领域,还会毁了自己的形象和前程。

  

现在有些干部,“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官商勾肩搭背共谋不义之财,几乎是春风得意即失蹄者的共同轨迹。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官掌权就得如老子所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如果手中握着权,心里想着更高官位应等于更多财富,则不仅会坏了市场秩序和官场风气,自己迟早也会权财两空。

  

与其计较价钱,不如想想价值。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最要紧的东西还是价值!价钱是量化货币,价值则更多是审美、志趣、信念、理想、品质。一流人物令人敬仰,就在于其精神境界超越价钱而升华到了价值层面。艺术家以传播真善美为己任,科学家以追求真理为荣,人民公仆甘为人民作奉献,都奉行的是“价值至上”。确然,以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准绳,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不为“两把椅子”所累,在选定的那把“椅子”上发光发热。

  

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告诫学生们称,“作为大学生而言,踏入社会后最初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第一个扣子扣错了,下面所有的扣子都扣不对”,并举例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

  

所以,选择要慎重、思虑要周全,想清楚基于未来、基于自身的发展,想清楚自身的需要,同时根据自身需要(比如:特长、兴趣爱好、理想报负),结合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人民的需要,乃至于基于未来的规划,作出前瞻性、预见性、长期性的选择。

  

不管选择何种职业,应有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在其位谋其政,要做官,就要本着为民服务、协调好公共资源为宗旨,要经商,就要本着带动行业发展,理顺商业模式为目标,做学术研究,就要遵守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不管选择何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有有社会价值、社会理想的职业,都是值得尊重,都是可以选择,都是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财富的。

8 问答题 1分

高考期间,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轻微违法,交管部门进行教导之后可以免除处罚。有人说这是双重标准,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每年的高考来临,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不论是考生、家长、亦或学校,此时此刻都陷入高度紧张;因为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几乎意味着一个考生一生的命运;意味着考生背后一个家庭几代人光宗耀祖的期望;为地方增光的一份荣誉,万一考出几个状元或几个清华北大,更可以作为教育政绩在媒体上吹嘘几个月,高考已不是私事。

  

而我们就顺理成章的看到公安部交管局年复一年的在高考前夕出台各种为高考考生提供保障的通知,当然很多规定内容也确实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比如“高考期间,有条件的城市要在主要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立护考小分队,通过配备警用摩托车,为遇有道路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导致交通延误的考生提供应急帮助”、“保障接送考生车辆的优先通行,必要时可以派出警车引导通行------”等等。这无疑都是交通管理部门深得民心的人性化管理举措,也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怀。

  

但高考期间,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轻微违法,交管部门进行教导之后可以免除处罚。似乎有些不靠谱。打眼一看是属于人性化管理,但仔细想想,却很容易让人对这种“好心”条款产生疑惑,难道就因为高考很重要,就可以无视法律的威严或者拿执法的权力对法律进行变通吗?或者说执法者真的有权力公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放任吗?

  

高考很重要,但高考重要并不意味着接送考生的车辆可以违章,就算是通知所说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这也是违法行为,违法就是违法,好象并不存在“依法予以教育警告后放行”的所谓法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也不应该是执法部门随心所欲的对法律条文进行自由裁量,该扣分就扣分、该罚款就罚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唯一原则。

  

第一,谁都知道高考有着严格的进场时间限制,事实上交警在处理接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违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既尊重法律威严又不影响考生赴考赶路时间的办法,比如可以在坚持依法处理的前提下,对违章车辆先放行,再高考后处理,既照顾了特殊性,又彰显了严肃性,同样也是人性化执法,完全没有必要放弃基本的法律原则。

  

第二,“对接送考生车辆发生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如何界定也是一个问题,同样是接送高考考生的车辆一但出现超出所说范围,请问交警要扣下车辆让考生冒着迟到的风险吗?显然也不是办法,车辆可以扣下,但交警应该优先尽快协助考生通过其它交通工具赶到考场、之后再对车辆进行处理才对。也就是说对执法者来说,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特例,但可以在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基础上,采取相对人性化处理的方式方法;

  

第三,违法的是司机并非考生,交警真正要全心全意帮助的是考生而不是开车的司机,这点要分清楚。否则难免某些司机会打着接送考生的幌子,任意违反交通规则,危害到更多人的公共安全,这绝对与交通管理部门照顾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四,其实不论是不是接送考生的高考车辆,交警部门任何时候都要严肃把握交通执法的尺度,同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高效执法,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交警因为有太多执法自由裁量权,不论违章情节的轻重与否,动辄将车辆长时间控制在一边,办事效率低下成了常态。

  

因此,对于所谓的“人性化“执法,交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正。一定要在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唯一原则之下,再进行人性化的改进,这也是我国深化依法治国理念的真正践行。

9 问答题 1分

有位哲人说:“粗浅的无知是在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是在知识之后”,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无知,一种无知是指人在不掌握知识前,知识面狭窄,看问题做事情粗俗鄙陋。博学的无知是指在有一定的学识之后的无知。

  

第一种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无知,这种无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学习。但是,在学的过程中,却又生发出更大的无知,这个“无知”的怪圈牵着我们走向无有止尽的知识苦海,所以才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慨。然而这两种无知相比较,博学的无知比粗浅的无知更可悲,更难以让人所察觉。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时代,博学的无知有了更多的表现。

  

第一,在求知中不独立思考之人。人在有了一定的学识之后,这些学识有时候会成为前进的束缚,我们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个枷锁,古语有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在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经常有人抱怨说书是读了不少,但总是觉得腹中空空,读过的书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恐怕就是读书时不善于思考。鲁迅读书有句名言:“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能人云亦云。他在一生的读书求知中,始终都贯穿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吸取了民族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的精华。但并不为他们所束缚。鲁迅读了很多孔子、孟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或全盘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对知识的钻研汲取,其目的不只是穷尽博学之识,而是为了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二,正是因为不会独立思考,才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博学后无知的第二种表现,即不会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比如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所以,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作用于生命,它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所有的真理都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才得以完善。

    

第三,骄傲自大,不知进取。这样的无知极易自恃渊博而自视高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很多人冠之博学的称号,此时的他们开始骄傲自大,根本没有认识到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而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之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仍然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在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经常深沉自己如小孩般幼稚。正是这种对博学后“无知”的认识,才鞭策他们不断的向前。这种对博学后“无知”的认识,和乔布斯的“初学者”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人类也正是因为对无知世界的好奇,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才使得世界一直都在进步。

    

有道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无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认识自己的无知。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这种“博学后的无知”铭记于心,只有如此,我们的进步才会“更上一层楼”!

10 问答题 1分

有位记者深入犯罪团伙当卧底,也进行了犯罪活动,有人说是英雄行为,有人说是犯罪行为,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参考答案】从揭发犯罪组织的违法犯罪的事实考虑,记者卧底的想法是好的,是可以谅解,但真的参与了犯罪活动的行为,性质就改变了,该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事实。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这个行为对公安机关破案,对社会有一些好处的,然而,卧底记者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记者自己都违法,就不能称之为英雄。为了一个合法的目的,是否可以采用非法的手段?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其后果是容易造成不良示范效应。

  

“卧底采访”与一般暗访的重要区别,在于卧底需要参与和体验。记者要打入对方,成为对方的一个成员,这就意味着有可能身不由己地参与和体验对方的活动。但记者不是警察等执法人员,不享有出于侦查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违法活动的行政司法特权。

  

我认为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有意义,记者不能做破坏秩序的事。但我们可以将记者的这种行为规范化,这样的话,不仅能解决我们当今执法部门力量单一的问题,还能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安定关。

  

第一,记者要树立高度的伦理自觉意识,做长远和广泛的利益考量,不能为一时的得失所左右。记者是普通公民,违法犯罪没有免责一说,目的的合法性不能替代行为的合法性和结果的合法性。

  

第二,我国现行法律强调以事实为依据(而非道徳或其他),以法律为准绳,只要记者有违法行为,就很难寻找到免除担责的理由,最多只能从道德层面获得宽恕或褒奖。所以要制定相应的规则,让记者和其他主体参与进来的同时,要训练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处理起来这样的事情的话,就显得专业化,补充执法主体单一的问题。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