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模拟试卷2

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模拟试卷2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01 07:48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某地区为全面查清全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决定开展全区土地调查工作。

【问题】

1.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哪两项内容?

2.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内业编辑的内容。

3.项目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两项内容。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内业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编辑、图形编辑、数据接边和图幅整饰。

3.项目完成后应提交成果如下:

(1)技术设计书;

(2)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

(3)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

(5)原始调查图件及调查记录手簿;

(6)新增地物补测原始记录数据;

(7)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检查报告。

2 问答题 1分

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

1.测区概况

测区为一个华北地区的地级市,总面积约3500km2全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24 m,丘陵地最高海拔352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35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 1015.3—2007);

(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1009—2001);

(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

(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平面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7)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20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3500km2,测区共布设1 7条航线,每条航线44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7 4 8张,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 5%,东西向飞行。

4.其他资料情况

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2.试述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3.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用框图表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工作流程:

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测绘案例分析模拟

2.数据采集基本原则如下:

(1)保证处理范围包含本次数据整理范围,避免出现丢漏、有缝隙等现象;

(2)影像接边处理应遵循统一原则,保证地物对象不被图廓线打断,无错位;

(3)特征点、线必须完整采集,特征线不与接边线相交;

(4)保证地面模型精度。

3.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的检查5个方面。

3 问答题 1分

1.任务概况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测区面积约500km2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6 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 0点、利用已有点位1 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3.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0. 05m。

【问题】

1.简述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

(1)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2)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主要用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点测定。按用途不同,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

(3)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关规定。

2.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1)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2)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测绘案例分析模拟

4 问答题 1分

某市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与东部卫星城间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为此拟建一条:高速公路标准,时速80km/h的城市快速路,线路长12km。初测阶段,需测绘规划路沿;1:500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规划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进行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测绘成果采用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系。城市已建GNSS网络,已有资料:城市一级路线点和三、四等GPS点以及二、三等水准点。

【问题】

1.地下管线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2.简述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

3.地下管线探测应提交哪些成果?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地下管线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法、物探调查法和开挖调查法。

2.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包括规划阶段的设计测量,建设阶段的施工测量、竣工测量,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等。

3.地下管线探测成果包括:

(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2)管线调查、探查资料;

(3)管线测量观测,计算资料;

(4)地下管线图,成果表;

(5)地下管线数据库;

(6)仪器检定和检校资料;

(7)检查报告,验收报告。

5 问答题 1分

某工程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177.7 6m2,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 25~6. 90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

环境条件: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 30~3. 10m。

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加土钉的支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

(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两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问题】

1.试述设置变形测量基准点的要求。

2.变形观测的数据包括哪些?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规定进行分析。

2.变形观测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另一种是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括观测资料整理及整编、计算测点坐标和变形量,以及分析变形的显著性、规律和成因等。

6 问答题 1分

根据上级要求,某市决定开展全市的城镇地籍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案例任务是完成该市地籍测量工作。

1.测区基本概况

该市总面积4800km2,地形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 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东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西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 0%。

建成区33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验收办法》;

(5)《土地现状分类标准》;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9)《城市测量规范》。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标准。

4.现有成果资料

(1)县级以上行政区界线资料;

(2)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3)该地区最新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图。

5.测图比例尺与分幅

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地图分幅为5 0cm*50cm矩形分幅。

【问题】

1.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2.地籍要素测量应测定哪些内容?

3.简述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地籍测量主要基本技术要求包括: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和地籍图的基本要求。

2.地籍要素测量应测定的内容如下:

(1)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2)行政区域、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界线;

(3)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4)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3.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级互检、作业队专检,由省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具体检查验收内容表述如下:

(1)自检:①检核权属调查结果。主要检核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是否完整、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设立了固定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遗漏。②检查过录表格。主要检查过录的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③检查宗地草图主要检查宗地形及宗地与邻户关系是否与实地相似;勘丈数据是否齐全;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勘丈数据有无检核条件结果是否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宗地的坐落、门牌号、宗地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记录有无错漏。④检查地籍测量的成果。控制测量检查;细部测量检查;地籍原图检查。

(2)互检:主要检查项目与自检相同。先进行内业检查,后进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出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待外业检查重点核对,需纠正改动的,由检查人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3)专检:主要检查地籍调查成果的图、表、册中对应内容的一致性及其与宗地权属状况的一致性,对经过自检和互检的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外业检查。

(4)验收:验收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要写出验收抽检分析报告和验收评定意见书。

7 问答题 1分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1.已有资料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 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永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

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 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问题】

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

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①测站设置基本要求;②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③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体要求;

④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⑤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⑥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⑦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⑧其他特殊要求,包括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

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提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2.外业记录项目:

(1)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前后视标尺号数;

(2)每测站应记录上、下丝读数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

3.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1)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设置测站的要求。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下表规定执行。

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测绘案例分析模拟

8 问答题 1分

为了加快××市基础测绘建设,保障××市基础测绘事业为该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该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投入测绘经费,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及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实现该市建立“数字城市”的目标。为此,根据该市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市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i)《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崩1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 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0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 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680张。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取和立体图工序使用。

1小题>

简述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流程。

2小题>

试述数字化测图的编辑步骤。

3小题>

立体测图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小题>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主要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准备。

(2)像片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3)数据采集。应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应有断缺、遗漏、移位,并对每一要素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分类和编码。在采集、接边、收尾等项工作中的技术处理原则、各项限差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生成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联机数据采集后应对所贮存的数据进行检查,并输出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

(5)图形编辑。

(6)质量检查。

(7)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成果。

2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化测图的编辑步骤。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规定,数字化测图的编辑,可在专用图形编辑系统上通过显示屏幕边审视边进行,也可先将图形回放在图纸上拟订好编辑内容后再通过显示屏幕进行。根据技术设计书以及外业调绘片和调绘结果,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编辑原则,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和编排。完成后回放出编辑检查图,找出存在的问题,继续上机进行编辑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也可将编辑检查图拿到野外去进行实地施测和修改,再上机进行数据插入后进行编辑。

3小题>上交的成果成图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图历簿;

(2)原始数据文件、编辑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

(3)地形图;

(4)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5)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布点图;

(6)加密成果;

(7)图幅接合表;

(8)检查验收报告。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