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有不妥之处。
(1)知识来源于经验,但并非是经验的积累。因为经验是不可靠的,是带有很大主观性的,需要不断检测的。
(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
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自然的四季变化是上帝的作用,而不是地球自身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造成的。设计教学来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谈谈你的基本思路。
什么是学习迁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促进学习迁移?
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
根据概念转变的特点,你对概念教学的策略有什么见解?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旧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加入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叫做( )
根据布卢姆的分类,下面属于“普遍原理知识”的是( )
以下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
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以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