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爱德华·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1902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主讲意大利文学,兼通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1912年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提出“心理距离说”。他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就是完全排除实用的或功利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审美心境去欣赏对象。这种“心理距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既不会因距离太近对审美对象采取实用功利态度,也不会因距离太远对审美对象漠然无视,这两种状况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
晏阳初三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
首先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证的是( )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
现实主义与跨国主义对国家利益的阐释认为,在当代,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其利益应包括()
“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
最为经济且最为便利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
我国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