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扬州画坛活跃着一批革新派画家,史称“扬州八怪”。以下属于其中名家的是( )。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1]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1]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目前目视法计算红细胞的最佳稀释液是
卡波环认为可能是
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结构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患者,女,34岁。查体:消瘦,贫血貌,易患感冒。外周血检查结果:MCV75fl,MCH26pg.MCHC332g/L,RDW17.5%,WBC及DC正常。该患者贫血属
患者,女,28岁,教师,乏力、头晕近一年,近日加重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果:MCV103fl,MCH36pg,MCHC350g/L。该患者贫血属
患者,女,25岁。15岁时开始乏力,头晕,月经量过多,曾服用铁剂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检:皮肤黏膜苍白,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果:Hb82g/L,RBC3.2×10/L,HCT0.29,RDW18.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儿,男,5岁,贫血貌。外周血检查结果;RBC3.5×10/L,Hb75g/L,HCT0.26,该患者贫血可能是
患者,男,38岁,农民,头晕乏力近一年。体检: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示红细胞以小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RBC:3.83×10/L,Hb92g/L,HCT0.29,MCV76fl,MCH24pg,MCHC315g/L,RDW19.5%,粪便检查有钩虫卵。其初步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