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分几期,各期表现?
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
I期: 为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
血浆滤过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滤过率(GFR)升高。
Ⅱ期: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多数在正常范围,GFR轻度增高。
Ⅲ期: 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199μg/min。
Ⅳ期: 临床肾病,尿白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浮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
Ⅴ期:尿毒症期。
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型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
男性,24岁。头痛、头晕1个月,高热、鼻出血1周,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可及边,脾未及,血象检查:红细胞1.8×10/L,血小板20×10
/L,WBC1.5×10
/L骨髓象红系和粒系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但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应考虑为
女性,20岁。因泌尿系感染,一年来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近一周来发热,全身皮肤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2.5×10/L,血小板30×10
/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为极度减低,应诊断为
典型再障的骨髓象重要标志是
下列哪种贫血,外周血片中不会出现幼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再生障碍危象早期骨髓检查的特征是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下列哪些关系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