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面试->你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被安排到涉密岗位上班,工作第一天网上流传

你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被安排到涉密岗位上班,工作第一天网上流传了一份机密资料,与你单位掌握的机密信息类似,有人怀疑是你和你的领导泄露的,你该怎么办?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网上流传的机密资料与单位掌握的机密信息类似,对单位的形象及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作为涉密岗位又被怀疑的工作人员,于公于私我都应该尽快查找出真相,消除不良影响:首先,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对待,认真处理。对于有人怀疑,我也表示理解,毕竟我处于涉密岗位,获取信息相对容易。因此我不会因此产生沮丧等消极情绪,我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作,保证不从我处泄露出一丝涉密信息。同时,继续与同事友好相处。其次,迅速查清事实真相。信息的泄露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和领导与其他同事的关系,更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安排。为了防止事态恶化,我会先找到单位技术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求他先对网上流传的该资料进行紧急处理,了解其信息来源,与我部门信息进行比对。根据信息的比对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信息高度一致,我会及时反思我一段时间来的言行,确保信息不是从我处泄露,并请示领导在单位内开展自查等方式,进一步明确信息来源,及时惩处相关责任人。如果是发布者从其他渠道获悉机密信息,我会据此撰写一份声明,明确说明此信息并非官方说法,请他人不要制造、传播谣言。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造谣滋事者的法律责任。最后,以此事为戒,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好资料保密工作,重视细节,竭尽全力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不轻易向其他人谈论工作方面的机密内容,并且发现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及时澄清,对于网络谣言积极追究处理。

更新时间:2021-10-26 09:1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型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

  • A.骨髓检查
  • B.外周见幼粒细胞
  • C.全血细胞减少
  • D.外周见有核红细胞
  • E.酸溶血试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男性,24岁。头痛、头晕1个月,高热、鼻出血1周,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可及边,脾未及,血象检查:红细胞1.8×10军队文职医学检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1,临床血液检验部分/L,血小板20×10军队文职医学检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1,临床血液检验部分/L,WBC1.5×10军队文职医学检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1,临床血液检验部分/L骨髓象红系和粒系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但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应考虑为

  • A.急性白血病
  • B.粒细胞减少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败血症
  •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女性,20岁。因泌尿系感染,一年来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近一周来发热,全身皮肤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2.5×10军队文职医学检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1,临床血液检验部分/L,血小板30×10军队文职医学检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1,临床血液检验部分/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为极度减低,应诊断为

  • A.败血症
  • B.粒细胞缺乏症
  • C.急性白血病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典型再障的骨髓象重要标志是

  • A.造血细胞增多,非造血细胞减少
  • B.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同时增多
  • C.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 D.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同时减少
  • E.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均正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种贫血,外周血片中不会出现幼红细胞

  • A.溶血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缺铁性贫血
  • D.失血性贫血
  •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 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 C.恶性贫血
  • D.缺铁性贫血
  •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再生障碍危象早期骨髓检查的特征是

  • A.看不到原、早幼红细胞
  • B.只看到中,晚幼红细胞
  • C.网织红细胞增多
  • D.数日后发现巨大原始红细胞
  • E.有核细胞减少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血清铁饱和度减低
  • B.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 C.血清铁减低
  • D.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 E.骨髓中红细胞成熟障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

  • A.增生活跃
  • B.明显活跃
  • C.极度减低
  • D.增生减低
  • E.极度活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下列哪些关系不显著

  • A.生物因素
  • B.放射因素
  • C.化学因素
  • D.饮食习惯因素
  • E.妊娠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