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38岁,初中毕业,某超市收银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觉得自己命不好,长得丑,活的不痛快,心情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工作了,常常为琐事和别人闹矛盾,总认为别人说自己的坏话,生活中没什么朋友、谈过多次恋爱,终于在30岁时结婚了。婚后怀疑丈夫有外遇,夫妻关系紧张。几年前说别人将自己的照片放到了互联网上,特别气愤。曾报警,但最后不了了之。近几个月总说听见别人议论她,说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家人开导她不可能有这种事,但她将信将疑。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生活条件较差,不愿意学习,成绩较差,能胜任一般性工作,但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丈夫反映没看到妻子照片被放到网上,近来妻子心不在焉,经常做错家务,不关心孩子。曾带她看医生.,医生说是“抑郁症”,吃了一些药,但不见什么效果。
从现有资料分析,求助者认为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可能属于()。单选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家人开导她不可能有这种事,但她将信将疑。并非坚信不疑,所以还不足以确定是幻听。
一名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躲在宿舍里不敢外出见人,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标准,该学生社会功能损害的评分为( )单选
修饰性反问是一种( )单选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在职业活动中,属于“忌语”的是( )。
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我国选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因子分可以归为()。
贯彻“忠诚、审慎、勤勉”的道德准则,要求做到( )。
伴随尖锐而持久心理冲突的抑郁发作最可能是( )。
社会感染的特点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