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最近几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正在考虑通过筹资扩大产能。2018年,公司长期债务10000万元,年利率6%,流通在外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无优先股。
资料一:A、B、C三种产品都需要通过一台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是公司的关键限制资源。年加工能力2500小时。假设A、B、C三种产品当年生产当年销售。年初年末无存货,预计2019年A、B、C三种产品的市场正常销量及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二: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2019年初拟新增一台与关键限制资源相同的设备,需要筹集10000万元。该设备新增年固定成本600万元,原固定成本总额1000万元照常发生,现有两种筹资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平价发行优先股筹资6000万元,面值100元,票面股息率10%;按每份市价1250元发行债券筹资4000万元,期限10年,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9%。
方案2:平价发行优先股筹资6000万元,面值100元,票面股息率10%;按每份市价10元发行普通股筹资4000万元。
资料三:新增关键设备到位后,假设A产品尚有市场空间,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剩余产能不能转移,公司拟花费200万元进行广告宣传,通过扩大A产品的销量实现剩余产能的充分利用。
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根据资料一,为有效利用现有的一台关键设备,计算公司A、B、C三种产品的生产安排优先顺序和产量,在该生产安排下,公司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各是多少?
(2)根据资料二,采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计算两个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并判断公司应选择哪一个筹资方案。在该筹资方案下,公司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每股收益各是多少?
(3)结合要求(1)、(2)的结果,简要说明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资料三,计算并判断公司是否应利用该剩余产能。
(1)①A产品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2-1.2)/1=0.8(万元)
B产品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4-1.6)/2=1.2(万元)
C产品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6-3.5)/2.5=1(万元)
所以应先安排生产B产品,其次是C产品,最后生产A产品。
由于600×2=1200(小时)小于2500小时,所以,B产品的产量为600件;由于(2500-600×2)/2.5=520(件)小于1000件,所以,生产C产品520件,不生产A产品。
②边际贡献=600×(4-1.6)+520×(6-3.5)=2740(万元)
息税前利润=2740-1000=1740(万元)
税前利润=1740-10000×6%=1140(万元)
经营杠杆系数=2740/1740=1.57
财务杠杆系数=1740/1140=1.53
(2)①[(EBIT-10000×6%-4000/1250×1000×9%)×(1-25%)-6000×10%]/1000=[(EBIT-10000×6%)×(1-25%)-6000×10%]/(1000+4000/10)
计算过程:[(EBIT-888)×75%-600]/1000=[(EBIT-600)×75%-600]/1400
[(EBIT-888)×75%-600]×1400=[(EBIT-600)×75%-600]×1000
1050×EBIT-932400-600×1400=750×EBIT-600×1000×75%-600×1000
解得:EBIT=2408(万元)
由于新增的设备与关键限制资源相同,所以,总的加工能力为2500+2500=5000(小时),由于按照市场正常销售量计算的A、B、C三种产品耗用的总工时=400×1+600×2+1000×2.5=4100(小时)小于5000小时,所以,新增设备之后,A、B、C三种产品的市场正常销售量都能实现,预计息税前利润=(2-1.2)×400+(4-1.6)×600+(6-3.5)×1000-1000-600=2660(万元)
由于预计息税前利润266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2408万元,所以应该选择财务杠杆大的方案1进行筹资。
②边际贡献
=预计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
=2660+1000+600=4260(万元)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前优先股股利
=2660-10000×6%-4000/1250×1000×9%-6000×10%/(1-25%)=972(万元)
经营杠杆系数=4260/2660=1.6
财务杠杆系数=2660/972=2.74
每股收益=[(2660-10000×6%-4000/1250×1000×9%)×(1-25%)-6000×10%]/1000=0.73(元)
(3)经营杠杆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固定性经营成本增加,财务杠杆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固定性资本成本(利息费用和税前优先股股利)增加了。
(4)按照市场正常销量生产后剩余的产能
=5000-4100=900(小时)
该剩余产能可以生产的A产品产量=900/1=900(件)
增加的息税前利润=900×(2-1.2)-200=520(万元)
由于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大于0,所以应利用该剩余产能。
以下控制活动中能够控制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错报风险的有( )。
甲公司是一家桥梁建筑公司。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在一季度签订了大量订单,并根据订单的要求,加大了水泥和钢材的采购量。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甲公司采用的方式为( )。
甲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后,新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体现了战略变革的类型是( )。
下列关于集团审计中的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2016年真题)下列各项程序中,通常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有( )。
从事能源工程建设的百川公司在并购M国一家已上市的同类企业后发现,后者因承建的项目未达到M国政府规定的环保标准而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股价一落千丈;上市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因对百川公司的管理措施不满而辞职。百川公司为挽救被并购企业的危局做出各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下列各项中,属于百川公司上述并购失败原因的有( )。
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为了防范对职业道德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有( )。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注册会计师担任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事项:
(1)在实施风险评估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管理层已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了初步评估,于是与管理层讨论了其拟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并询问管理层是否存在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2)A注册会计师在对持续经营假设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甲公司管理层缺乏详细的分析以支持其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于是提请管理层进行调整。
(3)甲公司大部分采购和销售交易为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在2017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价格公允。由于缺乏公开市场数据,A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该披露做出评估。鉴于关联方交易对甲公司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附注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4)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A注册会计师向甲公司管理层询问了下列事项:①关联方的名称和特征,包括关联方自上期以来发生的变化;②被审计单位和关联方之间关系的性质。
(5)A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审计程序后认为甲公司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甲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未作充分披露,A注册会计师拟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段落。
(1)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5)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015年真题)ABC 会计师事务所的 A注册会计师担任多家被审计单位 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遇到下列导致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事项:
( 1)甲公司 2014年初开始使用新的 ERP系统,因系统缺陷导致 2014年度成本核算混乱,审计项目组无法对营业成本,存货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 2) 2014年,因采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乙公司对以前年度投资形成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了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未对比较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 3)因丙公司严重亏损,董事会拟于 2015年对其进行清算。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了 2014年度财务报表,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了清算计划。
( 4)丁公司是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大量复杂金融工具。因风险管理负责人离职,人事部暂未招聘到合适的人员,管理层未能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
( 5)戊公司 2013年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管理层将一项应当在 2014年度确认的大额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前期差错,重述了比较数据。
要求:
针对上述第( 1)至第( 5)项,逐项指出 A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何种类型的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1年真题)在向甲公司管理层解释审计的固有限制时,下列有关审计固有限制的说法中, 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