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 A.《论语》和《孟子》
  • B.《孟子》和《中庸》
  • C.《论语》和《中庸》
  • D.《孟子》和《大学》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D
本题解析: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一1529年1月9日),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明人伦”,即将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他认为,“良知”是一切是非观念的根源,是天理乃至社会一切伦理道德的本源。在他看来,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顺应良知、扩充良知的过程。《大学》倡导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主张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求放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可见,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孟子》和《大学》。

更新时间:2021-12-18 16:1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西方经济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经济学,章节练习,经济学真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