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经济学->阅读以下材料,并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评论:材料1:全球

阅读以下材料,并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评论: 材料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 48℃。大部分气候科学家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材料2: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截至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1997年12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1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材料3:《京都议定书》提出三个灵活减排机制之一是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在推动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的EU- ETS交易系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也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材料4: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经过12天的漫长、艰难的谈判达成一份仅有3页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2011年年底的德班气候会议上,欧盟、美国、“伞形集团”、“基础四国”、“77国集团”、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在减排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南非总统祖马称:“德班会议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变暖,造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无常,极端气候经常发生,全球变暖对各国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1)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正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负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负的外部性,使得全球变暖。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资源不能达到有效的配置。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负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因此使得各国都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远超过全球环境的承载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恶化。 (3)外部性的解决。 ①外部性解决中的“囚徒困境”。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对于各国来说,有利于各国环境的改善,对全人类生存有积极的效果。然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存在着“囚徒困境”,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对各国都有利,但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若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各国的个体理性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全球变暖问题也会日趋恶化。 ②外部性的解决措施——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科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交易费用很小或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外部性可以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产权交易的办法,各国通过建立自由的碳排放产权交易市场,有助于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外部性问题,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然而碳排放权如何界定,能否自由交易,以及各国碳排放权的大小等都难以解决,因此碳排放权交易并不能真正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问题。 ③外部性协商解决中讨价还价的困境。 讨价还价既耗时间又成本高昂,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的时候尤其如此,此时,没有一方确切知道,要做多大努力才能使对方同意一项解决办法,即使在对话和监督都无成本时如果双方都相信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受益,讨价还价仍会破裂。一方提出大份额的要求,而且由于不正确地假定另一方会最终让步而拒绝还价。这一战略行为会导致无效率、非合作的结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德班气候会议在各国关于减排关键性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美国的低减排目标、减排的资金和技术安排问题等使得共同解决减排问题十分艰难,各国讨价还价的结果是无法达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协议。

更新时间:2021-12-10 13:01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量证据表明,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研究也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往往没有被学生很好地接收,也很少被学生用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的书面反馈常常伴有等级或分数,而呈现等级、分数会影响学生对反馈的充分理解。教师的口头反馈大多面向学生群体,而学生往往不认为这种反馈与自己有关。研究还显示与学生相比,教师把自己的反馈看得更有价值;而学生们则经常抱怨老师的反馈令人困惑、不够合理。有时,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的反馈却自认为已经理解了;即便理解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将反馈意见运用到学习中。尽管教师非常重视反馈作用,但是在如下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探索与学生个体特征相关的有效反馈策略;根据认知、元认知和动机变量来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反馈;澄清反馈的性质、频率和时间安排。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教师反馈效果不理想的五方面原因。


(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谈谈这一要求的现实必要性。


(3)假定你是中学数学老师,面对一名内向、对数学缺乏自信的学生,你该如何更为有效地对其数学作业情况提供反馈?

I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疫情,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大中小学实行“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其中,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某研究者开展“大学生线上教学认同感及其影响的因素分析”的问卷调查,试图回答与认同感相关问题。研究者定义了核心概念,编制了《大学生线上教学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问卷》。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专业类型;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意向、成本效益评估、环境支持、主观期望五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为认同感,后三个方面为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每个方面由4个题组成,共20道题,所有题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自编问卷通过预调查进行完善,然后正式实施问卷调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该研究中核心概念操作化的步骤。


(2)预调查后需要对自编问卷进行哪些检验?


(3)正式调查后可以做哪些统计分析?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书院虽萌芽于唐代,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却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有一段文字:


契勘本州州学之外,复置岳麓书院,本为有志之士不远千里、求师取友至于是邦者,无所栖泊,以为优游肄业之地。故前帅枢密忠肃刘公特因旧基复创新馆,延请故右司侍讲张公先生,往来其间,使四方来学之士,得以传道授业解惑焉。此意甚远非世俗常见所到也。比年以来,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风不振;议者惜之。


某叨冒假守,蒙被训辞,深以讲学教人之务为寄顾恨庸鄙,弗克奉承。到官两月又因簿书,未能一往。谒殿升堂延见诸生,诣考所合罢行事件庶革流弊,以还旧规。除已请到醴陵黎君贡生充讲书职事,与学录郑贡生同行措置外,今议别置额外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依州县则例,旧破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更不补试听候当职考察搜访,径行拨入者庶几有以上广圣朝教育人材之意,使凡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区区课试之间,实非小补。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宋代书院、地方官学的发展状况,论述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马是高二学生,对二战感兴趣,读过《秘密战争》一书,还在语文课外作业中提交过读书报告,此书是斯蒂文森的著作,记录了二战中许多秘密事件。


历史课上,郝老师提及战争一结束,丘吉尔就失去了人民的拥戴,小马举手发言:“英国抛弃丘吉尔,这好像不公平,他在战争期间,做过了不起的决定,大家不知道”。


郝老师问:“什么决定?”


小马说:“有一次,英国刚刚破译了德军密码,丘吉尔得知德军要轰炸考文垂市,是向考文垂市民发出警告,还是默不作声?如果发出警告,德军就会知道英国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如果默不作声,德军就无法知道他们的密码被人破获。丘吉尔不得不决定,选择保持沉默、未示警。后来盟军利用密码取得欧洲反攻成功。可是,考文垂市许多居民因无示警而死在空袭之下”。


小贾说:“这样的话,和杜鲁门下令轰炸广岛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丘吉尔、杜鲁门都认为他们这样做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小马回答。


郝老师说:“为挽救一些人而牺牲另外一些人,对吗?”


同学们一片安静。


郝老师重述问题:“小马说,丘吉尔、杜鲁门关心的是拯救人的生命,可是,他们为了救一些人而有意让另一些人死去,对吗?”


学生依然沉默,有几个点头。


郝老师问:“为什么?”


小苏:“从长远来说,可以救更多人。”


对此,小费说:“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救的是自己的同胞。”


对此,小艾反问:“自己的同胞是不是比其他人更有生存权?”


(改编自郝什等《促进道德发展》)


请回答: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分析小马、小苏、小艾围绕生命议题做的道德判断。

试析上述课堂讨论在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中的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课程思政的特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某项研究女童辍学原因的调查中,研究者对一位母亲进行了访谈。请指出下列访谈片段中涉及的三项访谈技巧,并评价其使用情况。


访谈者:您女儿辍学,您觉得可惜吗?


母亲一脸迷茫:为什么?


访谈者:我是说,您女儿不读书了,可惜吗?


母亲:不可惜啊,丫头上三两年就够了。


访谈者: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让她把小学读完好不好?


母亲面带怒色:那不行,丫头大了,不能念了。(气氛略显紧张,沉默)


访谈者:您看电视吗?


母亲:不看,看不懂人家在干啥


访谈者:丫头看吗?


母亲(高兴):看,她看的懂,还给我讲。


访谈者:那她为什么看的懂。


母亲(想了想):嗯,念书了呗。


访谈者:看来读书有用是吧。


母亲:当然,她脑子聪明,报纸也能看,还借回书看


访谈者:既然念书好,您要是让她继续念,将来就更有出息呢


母亲:念书是好,但她不能念了,念了书谁做饭?


——改编自白芸《质性研究指导》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关系。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初级学院运动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泰勒主张,普通中学在确定各科课程目前过程中,向专家咨询问题应是:“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贡献;这门学科对于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将来要在该领域从事更高深研究的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基础教学”,请概述泰勒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合理性。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要说明下列各自体现的教学原则:

查看答案
判断题

人们不可能在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有所创造。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