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①
韩愈
阅读课文,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你觉得本文有怎样的现实借鉴意义
【学习提示】 一、题解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35岁,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他们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为了回击这帮士大夫而写的。说,是文体的一种,多用于议论,也可以记事。师说的意思就是论述从师求学的道理。
二、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三、段落层次
本文段落与层次叠合,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在正面理论阐发中提出论点——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第二部分(2自然段):根据第一部分的理论,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从批判中进一步阐明论点。第三部分(3自然段):举历史名人为例,深入一步论证论点,树立从师的榜样。第四部分(4自然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借赞扬李蟠再次强调论点。
四、写作特点
《师说》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战斗性极强的文章。作者匠心独运,在起笔写“古之学者必有师”之后,马上提出“传道、受业、解惑”三项职责为教师正名,把教师置于非常神圣的地位,确定了文章的主旨。
以下的文字都在为突出主旨服务。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落笔,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作对比,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与“士大夫之族”不从师作对比,从而突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不同结果。接着文章树立正面典型,从古之圣人中举孔子的从师之行和论师之言,从现实中举李蟠不同流俗,敢于从师的事实,一古一今,论据具体有力,进一步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既是对当时为师者与从师者的鼓舞,又是对“耻于从师”的士大夫的有力抨击。作者在教师的职责上提出不合流俗的全新见解,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师的尊敬和对耻于求师的士大夫之族的厌憎。这样,文章必然情见于辞,所以连用表示推测、反诘、肯定语气的句子来表情达意。
本文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原则,同时也在论述中阐明了为师的职责。本文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论述,以及其他“尊师重教”的言论,均有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陆冰川在向海洋运动的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川退却后,海水侵入槽谷。形成峡湾。图11所示区域是典型的峡湾分布区之一,其陆地部分在末次冰盛期被巨厚的冰川覆盖,目前仍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该区域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森林茂密。峡湾风光和冰川地貌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地理学者前往。
(1)描述图示区域现代冰川的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森林茂密的自然条件。(6分)
(3)列举世界其他一处可以观赏到峡湾景观的地方,指出观赏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图10示意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1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镇化率。
(1)根据表1数据,补绘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折线。(5分)
(2)归纳我国城乡人口变化特点。(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
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宣言》宣布: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宣言》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科举制度滥觞于隋而成熟于唐。唐朝科举考试既有每年举行的常科,还有临时不定期
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科。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制科以策论为主,也考经史与诗赋。士人一旦被录取,“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科举制为下层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道路,有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经邦治国的优秀人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回答问题。(12分)
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简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联系与区别。
某城市试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服务。其中,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市民利用手机小程序就能快速订车使用。图示意该城市某工作日不同区域共享单车的停车数量变化。据此完成题。
该城市推出共享汽车,有利于( )
某城市试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服务。其中,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市民利用手机小程序就能快速订车使用。图示意该城市某工作日不同区域共享单车的停车数量变化。据此完成题。
图中I、Ⅱ曲线分别代表( )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图示意某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据此完成题。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图示意某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据此完成题。
图示通勤量大的热点城镇大多( )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我国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图示意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新增流入人口状况,其中相对增速是省际增速与省内增速的比值。据此完成题。
与沿海城市群相比,内陆城市群的新增流人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