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①
白居易
本诗第1自然段描写月色“别时茫茫江浸月”,第2自然段又写道“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学习提示】 一、题解
白居易,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大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白居易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写了大量讽时刺世的诗篇,谴责剥削和压迫。《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二、思想内容
这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诗人当时的情怀,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三、写作特点
这首叙事诗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第一,形象逼真。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时,不仅注意故事的真实,而且注意细节的真实。例如,在诗中,诗人除了动情地叙述琵琶女的身世外,还细腻地从音乐在她内心掀起的波澜上去刻画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因而使人物刻画和故事叙述咱然融合,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受摧残、被压迫的女艺人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第二,结构严谨。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音”、“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动人的诗篇。全诗完整、和谐、统一。第三,音乐形象描写真切动人。用语言文字表现音乐形象,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为使语言能表现音乐形象,诗人采用了摹写弹奏动作、巧用比喻、体会弹奏感情、运用和谐的韵律等多种手段,通过联想从视觉、听觉、韵律变化等方面,帮助读者在无声的文字之中,体味楚楚动人的“情声”。另外,利用写景制造悲凉气氛,通过叙事联系自己的遭遇抒发感情,也是本诗成功之处。
第一次描写月色,是渲染离别的感伤气氛。第二次描写月色,是从侧面烘托音乐演奏的高妙,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陆冰川在向海洋运动的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川退却后,海水侵入槽谷。形成峡湾。图11所示区域是典型的峡湾分布区之一,其陆地部分在末次冰盛期被巨厚的冰川覆盖,目前仍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该区域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森林茂密。峡湾风光和冰川地貌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地理学者前往。
(1)描述图示区域现代冰川的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森林茂密的自然条件。(6分)
(3)列举世界其他一处可以观赏到峡湾景观的地方,指出观赏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图10示意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1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镇化率。
(1)根据表1数据,补绘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折线。(5分)
(2)归纳我国城乡人口变化特点。(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
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宣言》宣布: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宣言》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科举制度滥觞于隋而成熟于唐。唐朝科举考试既有每年举行的常科,还有临时不定期
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科。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制科以策论为主,也考经史与诗赋。士人一旦被录取,“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科举制为下层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道路,有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经邦治国的优秀人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回答问题。(12分)
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简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联系与区别。
某城市试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服务。其中,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市民利用手机小程序就能快速订车使用。图示意该城市某工作日不同区域共享单车的停车数量变化。据此完成题。
该城市推出共享汽车,有利于( )
某城市试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服务。其中,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市民利用手机小程序就能快速订车使用。图示意该城市某工作日不同区域共享单车的停车数量变化。据此完成题。
图中I、Ⅱ曲线分别代表( )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图示意某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据此完成题。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
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图示意某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据此完成题。
图示通勤量大的热点城镇大多( )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我国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图示意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新增流入人口状况,其中相对增速是省际增速与省内增速的比值。据此完成题。
与沿海城市群相比,内陆城市群的新增流人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