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安装各种大型水电设备和提供技术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2007 年,该公司签订了以下销售和劳务合同,并据此进行了收的确认和计量:
(1)1 月 1 日,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期限为 18 个月、不可撤销、固定价格的销售合同。
合同约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18 个月内,甲公司负责向乙公司提供 A 设备 1 套,并负责安装调试和培训设备操作人员,合同总价款 12000 万元:乙公司对 A 设备分别交付阶段和安装调试阶段进行验收。各阶段一经乙公司验收,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正式由甲公司转移给乙公司:2007 年 12 月 31 日前,甲公司应向乙公司交付 A 设备,A 设备价款为 10500 万元(不含增值税);2008 年 4 月 30 日前,甲公司应负责完成对 A 设备的安装调试,安装调试费1000 万元;2008 年 6 月 30 日前,甲公司应负责完成对乙公司 A 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费500 万元。
合同执行后,截止 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已将 A 设备交付乙公司并经乙公司验收合格,A 设备生产成本为 9000 万元,尚未开始安装调试。
甲公司考虑到 A 设备安装调试没有完成,在 2007 年财务报表中没有对销售 A 设备确认营业收入。
(2)7 月 1 日,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丙公司销
售 B 设备 1 套,价款为 6000 万元(不含增值税),分 6 次于 3 年内等额收取(每半年末收款一次)。
B 设备生产成本为 5400 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设备的销售价格为 5800 万元(不含增值税)。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将 B 设备运抵丙公司且经丙公司验收合格,同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 170 万元)。
甲公司在 2007 年财务报表中就 B 设备销售确认了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同时结转营业成本 900 万元。
(3)8 月 1 日,与丁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向丁公司销售 C 设备 1 台,销售价格为 9000 万元(不含增值税)。
9 月 30 日,甲公司将 C 设备运抵丁公司并办妥收托收承付手续。C 设备生产成本为 7000万元。11 月 6 日,甲公司收到丁公司书面函件,称其对 C 设备试运行后,发现 1 项技术指标没有完全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影响了设备质量,要求退货。甲公司认为,该设备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相关指标未达到合同规定标准不影响设备使用。至甲公司对外披露 2007 年年报时,双方仍有争议,拟请相关专家进行质量鉴定。
甲公司认为 C 设备已发出,办妥托收承付手续,且不存在质量问题。在 2007 年财务报表中就 C 设备销售确认了营业收入 9000 万元,同时结转营业成本 7000 万元。
(4)9 月 1 日,与戊公司签订了一份安装工程劳务合同,约定负责为戊公司安装 D 设备 1
套,合同金额为 1000 万元,合同期 12 个月。
截止 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实际发生安装工程成本 400 万元,但对该项安装工程的完工进度无法做出可靠估计。甲公司仍按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戊公司也承诺继续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
甲公司在 2007 年财务报表中将发生的安装工程成本 400 万元全部计入了当期损失,未确认营业收入。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原则。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包括销售商品和提
供劳务,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应当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
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或:甲公司应区别销售商品和提供
劳务分别确认收入。
(2)A 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由甲公司转移给了乙公司,应当确认 A 设备销
售收入。
或:A 设备销售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
正确处理:甲公司应在 2007 年确认销售 A 设备营业收入 10500 万元,同时结转营业成本 9000 万元。
或:甲公司应按 A 设备价款确认营业收入,同时结转相应营业成本。
2、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进行的 B 设备销售,其延期收取的价款具有融资性质,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设备现销价格}确认销售收入。
正确处理:甲公司在 2007 年应就 B 设备销售确认营业收入 5800 万元,同时结转营业成本 5400 万元。
或:甲公司在 2007 年应按 B 设备现销价格确认营业收入,同时结转营业成本 5400 万元。
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尚未将 c 设备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丁公司,不应确认相关销售
收入。
或:该项销售尚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正确处理:甲公司不应对 c 设备销售确认营业收入和结转营业成本。
或:甲公司应确认发出商品 7000 万元。
或:甲公司应冲减已确认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4、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当年发生的安装工程成本预计能够收回,应按预计能够收回的安装工程成本金额确认营业收入和结
转营业成本。
正确处理:甲公司应再 2007 年就该项安装工程确认营业收入 400 万元,同时结转营业
成本 400 万元。
(2010年真题)丁:股权激励的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方式,公司应当针对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分别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应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应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判断丁发言中的观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指出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2010年真题)甲单位当年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为1000万元,当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实际下达数(不含年初恢复的2008年应返还额度)为870万元,甲单位财务部门据此在2009年末直接确认了“财政拨款收入”130万元。
要求:判断该处理是否正确。
(2011年真题)Y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和跨越式发展,2009年12月,Y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主要内容为:
方式一:虚拟股票计划
方式二:股票期权计划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指出Y公司两种激励方式的特征。
(2011年真题)甲集团公司是一家中央国有企业,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农药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集中在乙分公司;二是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业务,主要集中在丙分公司;三是国际旅游业务,主要集中在丁公司。丁公司为甲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甲集团公司除丁公司外,无其他关联公司。
2015年5月1日,甲集团公司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从A上市公司原股东处购入A上市公司65%的有表决权股份。A上市公司是一家从事天然气生产和供应的企业,与甲集团公司的丙分公司在业务和地域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要求:指出甲集团公司2015年购入A上市公司股权是属于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1年真题)甲中央级事业单位拟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于2012年购置一台大型设备,购置费预算为1100万元(超出资产配置的规定限额)。财务处建议将该项支出列入2012年度预算草案,并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预算草案及项目申报文本时一并递交资产购置申请。
要求:请判断上述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11年真题)某市卫生局按照工作计划,拟在2011年6月份购买一批专用检测设备(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该种设备本地供应商有一家,国内另外2家供应商在偏远省份。会议决定直接联系本地供应商采购该批设备。
要求:判断上述事项的决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012年真题)甲公司是一家在境内上市的大型能源公司。2016年6月30日,甲公司决定进军银行业。其战略目的是依托油电主业,进行产融结合,实现更好发展。
2016年11月1日,甲公司签订协议以18亿元的对价购入与其无关联关系的B银行90%的有表决权股份。
要求:指出该项合并是属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还是混合并购?简要说明理由。
(2012年真题)某部门下属事业单位2012年上半年取得的事业收入超出预算较多,申请根据实际超收收入调整增加2012年下半年日常公用经费基本支出预算中的出国考察费,部门财务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要求:请判断上述建议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13年真题)2013年初,甲公司根据董事会要求,召集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公司战略规划研讨会。部分参会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市场部经理:尽管国家宏观经济增势放缓,但房地产行业一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公司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在此形势下,公司宜扩大规模,抢占市场,谋求更快发展。近年来,本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乙公司年均销售增长率达12%以上,而本公司同期年均销售增长率仅为4%,仍有市场拓展余地。因此,建议进一步拓展市场,争取近两年把销售增长率提升至12%以上。
生产部经理:本公司现有生产能力已经饱和,维持年销售增长率4%水平有困难,需要扩大生产能力。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今明两年维持2012年的产销规模,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水平,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
要求:分别指出市场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建议的公司战略类型。
(2013年真题)Y公司为一家从事电子元件生产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1年11月29日,Y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了该股权激励计划,Y公司随即开始实施如下计划:
①激励对象:5名中方非独立董事,45名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1名外籍董事和15名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共计66人。
②激励方式分为两种:
一是向中方非独立董事和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0份股票期权,涉及的股票数量占公司当前股本的0.5%,这些激励对象自2012年1月1日(授予日)起,连续服务3年后,可按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000股公司股票;该股票期权应在2015年2月28日之前行使。
二是向外籍董事和外籍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激励自2012年1月1日(授予日)起,连续服务3年后,可按行权时股价高于授予日的差额获得公司支付的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
2012年,没有激励对象离开Y公司;2012年12月31日,Y公司预计2013年至2014年有5位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1位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离开。
2012年1月1日,Y公司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2元,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7元,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6元;2012年12月31日,Y公司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5元,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9元,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8元。
要求:分别计算Y公司在两种激励方式下就股权激励计划在2012年度应确认的服务费用,并指出两种股权激励计划分别对Y公司2012年度利润表和201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