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桂江流域上游一级支流桂溪江建设桂溪口水库,工程任务为防洪、供水。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约为300km2,水库校核洪水位为180.2m,总库容3.6×108m3。正常蓄水位为170.0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2.9×108m3。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最大坝高130m)、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导流建筑等。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
拟选的3个砂砾料场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2个石料场分布在坝址上游,其中1#石料场距大坝1.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70.0m;2#石料场距大坝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50.0m。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最高气温23.0℃,年平均最低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1855mm。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山林茂盛,多松、栎和竹;上游河谷山高谷深,河道蜿蜒,河岸陡峭,河漫滩及阶地不发育;中下游河谷地势稍缓,河道曲折,两岸有零星小台地和滩地。河床大部为砂砾覆盖。河流中分布有多种鱼类。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拟建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m3/s,工程拟按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泄放河道最小生态基流。坝址下游河流生态需水分析结果见表5-1。
表5-1桂溪口水库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单位:m3/s
水库蓄水后河流沿岸有2个自然村落被淹没,库区无文物古迹和具开采价值的矿产。库区下游8km处河道现有1座鱼类增殖放流站。
经分析,4月份~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km~10km,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km。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指出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指出本项目可能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说明理由。简要说明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指出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有:
(1)水位和流量。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2)低温水。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4月份~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km~10km,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km。
(3)含砂量。在坝址下游河漫滩设3个砂砾料场;河床大部分为砂砾覆盖。
(4)流速变化。大坝设有泄水建筑物和导流建筑。本项目可能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及理由如下:
(1)大坝。导致下泄水量、水位、流速、水体含砂量等水文情势的变化而影响鱼类。
(2)下泄低温水。会对鱼类发育、产卵等造成不利影响。
(3)下泄生态流量。如按拟建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1.2m3/s的10%下泄,则不能满足。表5-1中的各月的一般状态生态流量,更不能满足良好状态生态流量,而且影响鱼类的生长。
(4)砂砾料场。3个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的砂砾料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对鱼类生境的影响。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如下:
(1)砂砾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对河漫滩形态、结构已有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处于鱼类增殖放流站上游时,应分析对该增殖放流站的影响。
(2)石料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淹没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质量。
(2)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种类(包括山林及松、栎、竹、河漫滩区的植被等),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5)调查是否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6)现状生态问题的调查,包括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应给出( )等项内容。
以下应列为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有( )。
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
依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按照“三挂钩”机制中关于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要求,某省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联动要求是(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的内容包括( )。
依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列对优化空间布局的认识正确的是( )。
依据《规划环评条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主要包括( )。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以下哪些类别(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禁止建设的项目有( )。
生活垃圾填埋场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