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田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30km2。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
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105t,原油通过新建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联合站,经脱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脱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联合站原有3台A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新建1个5×104m3原油储罐和2台B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
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环评批复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工程建设单位拟申请竣工环保验收。经初步调查确定,该油田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量已达2×105t。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在工程建设期间,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km的管线地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工程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哪些工作?
1.(1)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该类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或石油开采设施与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即可开展验收)。
2.(1)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包括环评确定的生态评价的评价范围,即“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此外,还需包括1km外的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管道沿线5km段的灌草地。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影响时,根据工程变更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可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所以本工程的调查范围应涵盖生态评价范围和新增敏感点。
3.(1)有组织排放:应在燃煤锅炉、旧伴热加热炉、新伴热加热炉排气筒设置监测点。
理由:新老污染源都要监测;同一类型可只测一个。
(2)无组织排放:在联合站厂界10m范围内上风向设置1个点,下风向2—4个点。
理由:监测联合站内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
4.(1)不能确定SO2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2)由项目特点可知,联合站SO2的来源是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虽然联合站燃煤量没有增加,但煤种有变化,SO2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不能确定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是否满足环评批复的要求。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还应开展的工作有:
(1)调查自然保护区的区划情况。
(2)调查保护现状。
(3)了解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
(4)调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下列关于土地复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某河流有多种泪游鱼类,在该河道建闸、筑坝期间,渔业资源将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渔业法》,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下列措施中,属于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当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有( )。
根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下列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中,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有( )。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建设( ),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限制或禁止的措施包括( )。
《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 )污染防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包括(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友相关文件,在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中,应把( )作为环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列活动中,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