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市为缓解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输水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砼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两个集中弃渣场用于枢纽工程。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答:应包括以下区域:
(1)调出区--大清河,包括坝后回水段、坝下减水段及工程引起水文情势变化的区域。
(2)调入区--碧河水库。
(3)调水线路沿线--输水工程沿线,即引水隧道及管道沿线。
(4)各类施工临时场地及弃渣场。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隧道施工排水引起地下水变化的问题。
(2)隧洞顶部植被及植物生长受影响的问题。
(3)隧道弃渣处理与利用的问题。
(4)隧道施工可能导致的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环境影响问题。
(5)隧洞洞口结构、形式与周边景观的协调问题。
(6)隧洞施工引起的噪声与扬尘污染影响,以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答:(1)造成坝下减水,甚至河床裸露,导致坝下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如果不能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影响下游河道及两岸植被的生态用水,甚至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改变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势,如果坝下减水段有鱼类的"三场",则会受到破坏。
(3)库区冲淤下灌泥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局部泥沙淤积而抬高水位。
(4)库区不冲淤而下泄清水时又容易导致河道两岸受到清水的冲蚀而造成塌方。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1)大清河筑坝应考虑设置过鱼设施。
(2)设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及坝下其他用水需要的设施。
(3)弃渣场及各类临时占地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1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该包括哪些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3.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下游减水河段的影响是常考不衰的重点,答案内容无非是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对下游工农业等需水区的影响,对洄游路径、"三场"等环保目标的影响等。
4.列出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要完整正确地提出环保措施,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然后根据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一般而言,运行时间大于5年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渗滤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为满足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m3的要求,燃煤电厂可采用的除尘器有()。
下列处理工艺可用于脱色的有()。
对于煤制烯烃项目的甲醇罐区,工程设计上应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有()。
石化项目可能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源有()。
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时,应调查(
对于火电厂扩建工程,应列入环保投资内容的有()。
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
为控制燃煤锅炉SO2的排放,可采用的脱硫措施有( )。
在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时,除根据预测结果和相关环境噪声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噪声影响程度外,还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