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案例分析->某拟建化工项目位于城市规划的工业区,拟建厂址东、南厂界附近各

某拟建化工项目位于城市规划的工业区,拟建厂址东、南厂界附近各有一上千人口的村庄。经工程分析,拟建项目正常工况废水量及主要污染物如图所示。项目拟建污水处理场,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拟焚烧的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如图所示。

表2-5 拟建项目废水的水量及水质

环评案例分析,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基础知识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2-5,指出哪几部分废水可作为清净下水外排。

2.计算表2-5中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量和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

3.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COD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100mg/L,二级排放标准限值150mg/L。拟将废水处理后排往河流,试确定对污水处理场COD去除率的要求。

4.若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沉淀处理工艺,其中预处理去除率20%,厌氧去除率45%,好氧去除率50%,沉淀去除率10%。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否满足外排水环境的要求?COD的总去除率是多少?

5.对该焚烧炉的环境影响评价至少应包括哪些方面?

6.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向公众公示哪些主要信息?

7.该项目地下水现状调查应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8.为评价焚烧炉对两村庄居民的影晌,应调查哪些基本情况?

9.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采取填埋方式处置,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10.指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 根据表2-5,可作为清净下水外排的有:W4、W5和W9废水。

  净(洁)下水一般是COD小于60mg/L的非工艺污水,不需要处理即可直接排放。但清洁下水作为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应尽可能回收利用。

2.除清净(洁)下水外,其他均应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表2-5中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量和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如下:

  (1)废水量=W1+W2+W3+W6+W7+W8=900+240+30+10+150=1330t/d;

  (2)COD进水浓度=(900×3000+240×220+30×200+10×300+150×200)/1330=2099mg/L。

3. 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COD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100mg/L,二级排放标准限值150mg/L,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COD执行的一级排放限值100mg/L。

  污水处理场COD去除率应为:(2099-100)/2099×100%=95.2%。

4.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满足外排水环境的要求。

  (1)污水处理厂出水COD为:2099×(1-20%)×(1-45%)×(1-50%)×(1-10%)=415.6mg/L;

  大于一级排放标准,因此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2)COD的总去除率为:(2099-415.6)/2099×100%=80.2%。

5.对该焚烧炉的环境影响评价至少应包括: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达标排放可靠性以及焚烧炉尾气排放对厂界附近村庄的影响。具体包括:

  (1)焚烧炉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2)焚烧前预处理措施的可行性;

  (3)焚烧炉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其指标的可达性;

  (4)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以及飞灰等达标排放的可能性;

  (5)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的可接受性。

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向公众公示的主要信息有:

  (1)项目概况;

  (2)项目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排放情况;

  (3)项目可能对环境或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5)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结论。

7.化工类项目应属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现状调查内容主要为:

  (1)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包括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富水程度及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地下水水质、水量、水深等。

  (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包括: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与地下水有关的其他人类活动情况调查。主要了解地下水保护区划分情况等敏感程度的调查。

  (3)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

8.为评价焚烧炉对两村庄居民的影响,应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

  (1)评价区主导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及常规气象及污染气象数据。

  (2)焚烧炉与两村庄的相对方位及距离。

  (3)焚烧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相应环境标准及排放标准限值。

  (4)焚烧炉排气筒高度、排放量等排放参数。

  (5)两村庄人口分布情况。

9.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采取填埋方式处置,则应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中填埋场选址及设计、施工的相关环保要求。具体包括:

  (1)填埋场选址:①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②与居民区相距应在800m以上;③与地表水体相距150m以上;④避开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等。

  (2)填埋场设计与施工:①设置预处理站;②对不相容的废物分类填埋;③对填埋场进行严格防渗处理;④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⑤设置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⑥填理场周围建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带。

  (3)管理:制定填理场运行管理制度,设置规范的标志牌。

10.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

  (1)厂址东、南厂界附近两个上千人口的村庄;

  (2)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

  (3)厂址及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别是周边村庄的饮用水。

更新时间:2022-01-24 01:0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已知某线声源长度为l0,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线声源r0和r的分别为Lp(r0)和Lp(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公式Lp(r)=Lp(r0)-15lg(r/r0)近似计算该线声源的噪声影响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2018年真题]

  • A.r>l0且r0>l0
  • B.r<l0/3且r0<l0/3
  • C.l0/3<r<l0且l0/3<r0<l0
  • D.无条件限制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应包括的内容有(  )。

  • A.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及敏感目标超、达标情况
  • B.评价范围内既有主要噪声源分布及厂界超、达标情况
  • C.评价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影响
  • 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环境功能区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公路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  )。

  • A.设置声屏障
  • B.调整公路等级
  • C.改善路面材料
  • D.邻路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全线采用地下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措施中,属于该项目声源降噪措施的有(  )。

  • A.轨道减振
  • B.风亭风口消声
  • C.隧道内壁吸声
  • D.列车车厢隔声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某工厂甲醛排气筒高度为10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该工厂甲醛排放应执行的限放限值有(  )。

  • A.无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 B.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C.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 D.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  )。

  • A.农村村庄附近天然气管道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 B.远海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 C.城市居民区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 D.城市建成区污水管道抢修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当建设项目涉及下列(  )时,应重点从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环境比选。

  • A.建设项目有多个建设方案
  • B.涉及环境敏感区
  • C.环境影响显著
  • D.跨行政区域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  )。(2016年)

  • A.厂界臭气浓度
  • B.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
  • C.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臭气浓度
  • D.高度在15m以上排气筒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浓度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  )是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以不包括的内容。

  • A.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B.清洁生产
  • C.公众参与
  • D.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临近海域功能区的(  )。

  • A.海水水质
  • B.浮游生物
  • C.海域底质结构
  • D.鱼类洄游通道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