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国考)申论->“禁止外放声音”为地铁文明提速【热点背景】  “昆明拟规定乘

“禁止外放声音”为地铁文明提速

【热点背景】

  “昆明拟规定乘坐地铁时使用电子设备不能外放声音。”24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此前发布的《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中的一条规定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表示,地铁内乘客不顾周围乘客感受,大声外放音乐、视频等已经成了新的“地铁不文明行为”,“希望昆明正式出台这一规定的话,能将这条规定落到实处。”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称,由于昆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日益增大,保持车厢内安静对乘坐感受影响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乘客在乘坐列车时,不顾其他乘客感受使用外放电子设备,对其他乘客造成很大的噪音影响,亟须予以规范。

  【各方观点】

  地铁作为公共场所之一,勿扰他人应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文明素质的体现。

  ——新京报

  公共空间只有每位乘客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实现“美美与共”。

  ——东方网

  虽然在地铁等公共场所使用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是当事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享受自己的自由的时候,也要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免受打扰的权利和自由。

  ——齐鲁晚报

  【深度分析】

  [原因]

  1.保障其他乘客乘车体验。

  地铁便捷,市民都愿意乘坐,地铁车厢常常人满为患。尤其在高峰期,乘客之间本来相距就近,一些乘客却自顾自大开电子设备喇叭,将声音外放,对其他乘客造成很大干扰。

  特别是玩手机游戏、听音乐时外放声音比较大,严重影响和打扰了旁边的乘客特别是在地铁上打盹、休息、补觉的乘客,直接影响了其他乘客乘坐地铁的体验和舒适度。

  而且如果个别乘客的喧哗和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那么其他乘客为了便于交谈,只能条件反射地各自提高嗓门。

  如此,车厢的噪音便会呈几何式地放大,最终导致车厢闹哄哄的,乘客还有可能因此错过站点。对乘客在地铁上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给予一定的限制,是保障绝大多数乘客合法权益的必要之举。

  2.维护地铁秩序。

  面对一些人在地铁上外放声音听音乐,多数乘客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与争执,选择了默默忍受;部分乘客则因为劝阻、制止外放声音听音乐,而与当事人发生争执与冲突。

  乘地铁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规定,则有利于避免因劝阻、制止外放声音听音乐而发生矛盾冲突,维护地铁秩序。

  同时,众所周知,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如果情节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权利,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可以说,手机外放已成一种新的喧哗方式,同样需要立法规制。

  3.培育公民文明素养。

  在地铁上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实质上属于一种不文明乘坐地铁的行为。通过对地铁车厢“外放噪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刚性约束,能在客观上起到培育市民权利边界意识的作用,促使更多的市民在更多的公共场合杜绝影响他人安宁与权利的行为,提高公民素质,不断增强公众的文明素养,让文明乘车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和行为自觉。

  [参考政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文明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宣传提升乘客素质,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是“治本”之道。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做足宣传,让新规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地铁公司可以增加车厢内的广播宣传,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劝;在标识牌、显示屏等醒目的位置宣传新规的实行,让乘客自觉减少不文明行为。

  2.完善制度约束。

  为避免新规流于“形式”,须有必要的惩戒措施跟进,让新规“硬”起来才能有效管束不文明行为。规制外放音乐等不文明行为,应有配套罚则并严格执行。

  一方面,不妨参照北京的做法,出台有关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等配套制度;另一方面,可考虑授权或委托地铁管理方相应处罚权,以降低执法成本,让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侵犯公众人身权利的行为能够立即得到制止和惩处;还可以在加强执法人员队伍上下功夫,在车厢内设置秩序维持员,以实际行动约束不文明行为。

  【参考文章】

  有些文明是约束出来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地铁让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地铁的高速、准时,给老百姓带来了比公交车更好的出行体验;然而,地铁车厢外放音乐、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却降低了人们的出行品质。文明是一个人自觉的表现,但文明的养成有时候却需要制度的硬性规范,有些文明,是约束出来的。

  不文明习惯的形成,从规则意识、生活习惯、道德素养上都能找到原因,而道德素养或是最根本的原因。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在自己需要安静的时候,都不愿意被打扰。总有人对自己制造噪音的问题“无意识”,实质就是“己所不欲而施于人”——地地道道的道德问题。噪声干扰一直是个社会痛点,最“痛”之处是,面对各种噪声,大家往往只能忍受,而劝说、辨理、求助管理方等,通常不是很有效。

  劝说或辨理,只对有素质的人有效,而部分有“制造噪声习惯”的人,问题就出在道德素质不高上。跟“噪声”去说理,遭遇“秀才遇见兵”的尴尬,其实是意料中的事。因此从社会规则角度看这个问题,噪声的泛滥恐怕有管理不足、约束不够的责任。

  对不文明行为,不管是管理上的宽容,还是不文明者的自纵,恐怕都涉及观念的问题:对现代规则、文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重视。

  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就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件事来说,就和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历来都是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的,没觉得这和文明有啥关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毕竟是一个比以前更加文明、开放的社会,原来一些看似和文明无关的行为,现在则可能就已经被归为不文明之列。

  以声音外放和“大嗓门”现象来说,应该安静的地方总是喧闹不停,主要是一些人不太重视“公共”概念,缺乏公共规则意识,还有一些人自己喜欢并习惯了“热闹”,认为“热闹”十分正常,也是现代文明理念欠缺的表现。观念的矫正,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不文明行为的矫正,却迫在眉睫。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理念,的确是“治本”之道,但有些文明习惯亟需通过约束来实现。不管是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还是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外放声音的治理,本质都是文明建设范畴的内容。

  而文明建设既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也不能缺少法治手段。特别是在某些传统陋习“势力”较强的背景下,制度约束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社会文明需要长期的培育,而“约束出来的文明”,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将“乘坐地铁时使用电子设备不能外放声音”写入《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确实大有必要。进一步说,还应在制度上将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定义为“安静公共场所”,对任何超出规定分贝的声音都作出限制和处罚的规定,让我们的生活归于安静与和谐。

  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勿扰他人,本就是一种基本礼仪,即使没有硬性规定,也应当自觉遵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文明素质也应与社会发展同行。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考试软件 www。

更新时间:2022-02-23 12:3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部)

  • A.如上图所示
  • B.如上图所示
  • C.如上图所示
  • D.如上图所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娱乐手段,又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娱乐体育的一项是( )。

  • A.几年来,某地每年举办国际风筝节;每次都举行放风筝比赛
  • B.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某新建公园举办了一次大型钓鱼比赛
  • C.北京奥运会前夕,不少单位组织员工进行拔河比赛
  • D.为了促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中国篮协每年都举办CBA比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

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 )。

  • A.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 B.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 C.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 D.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也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谬误:语法

  • A.木头:煤炭
  • B.俗气:文章
  • C.馒头:面粉
  • D.快乐:高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夏燕、贾枢和郑薇三个同学一起去旅游。为了照相方便,每个人拿的是同学的相机,背的是另一个同学的包。

如果背着郑薇包的人拿的是贾枢的相机,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

  • A.贾枢拿的是郑薇的相机
  • B.郑薇拿的是贾枢的相机
  • C.郑薇背的是夏燕的包
  • D.贾枢背着郑薇的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茶水:茶壶:茶杯

  • A.乘客:公交车:出租车
  • B.杂志:书架:阅览室
  • C.人才:学校:企业
  • D.课本:书店:印刷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海马:哺乳动物

  • A.猫头鹰:鸟类
  • B.乌龟:两栖动物
  • C.海豹:哺乳动物
  • D.鳄鱼 :爬行动物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画家:作家

  • A.工人:农民
  • B.土豆:山芋
  • C.绿茶:红茶
  • D.军人:诗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火山:岩浆

  • A.小麦:面包
  • B.海洋:岛屿
  • C.汽车:尾气
  • D.地下水:喷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药品:药房:药方

  • A.旅行:飞机:机票
  • B.桌餐:饭店:菜单
  • C.存款:银行:银行卡
  • D.电影:影院:电影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