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博士,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长期感情不和,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了。求助者认为父母感情不和的原因主要是母亲过于强势,因此对母亲颇有微词。后来在国外留学时不遂心愿,认为母亲自私不帮助自己。回国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又因恋爱、工作等原因经常与母亲产生矛盾,认为母亲不应该干涉自己,经常为这些琐事苦恼。因此结婚后就不想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不回去看望母亲。但面对母亲的体弱多病,也觉得有些内心不安。每次想到母亲的所作所为,都很生气。也不愿意与母亲家的亲戚来往,春节时借故不参加母亲家的聚会。丈夫说她脾气大。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小时候由祖父母养大,对父母的感情不深。从小好强,有主见,轻易不肯服输。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曾在国外留学5年。婚后拒绝母亲来照顾自己的要求。身体健康。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病因分析中社会学因素【试题解析】所谓负性生活事件.指的是求助者遭遇的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压力源。该求助者先后遭遇到父母感情不和、父亲去世、留学遇到困难、回国与母亲冲突一系列现实刺激,因此选项A和选项B均可选;选项C的“母亲过于强势”只是求助者个人的主观看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核实;选项D“不愿参加家庭聚会”是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结果表现,不属于原因。因此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苦恼、不安、生气等情绪和不参加聚会的社会功能受损,没有异常行为和强迫症状,因此答案选A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主导症状【试题解析】该求助者来咨询的动机是为了解决内心苦恼,因此属于情绪问题;道德和品质不属于心理学问题,案例中的求助者也没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的搜集主要为了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案例中说求助者“身体健康”,躯体情况已有;而结婚多长时间和工作情况与求助者的问题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案例资料中没有明确的症状持续的时间,而为了做出明确的诊断,确切的病程是较为重要的资料,因此属于“还需详细收集了解的资料”,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评估资料核实【试题解析】对于需要核实的资料,一般指求助者主诉中陈述的内容,尤其是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色彩的个人看法、评价和推理判断,即涉及求助者认知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核实,来确认究竟是客观现实,还是求助者个人的不合理信念,这对于明确症状和进行病因探索具有三作常重要的意义。案例中求助者的“父亲因病去世、借故缺席家庭聚会、丈夫反映其脾气大”均属于较为明确的资料,只有C选项的“母亲过于强势”是求助者自己的看法,但还不能肯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核实。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痛苦的不是事件,而是对事件的看法或评价,即B因素是最重要的。案例中的求助者从小好强、有主见、轻易不肯服输,对父母感情不深,对父母之间感情不和认为是母亲过于强势、在国外留学遇到困难认为母亲自私不帮自己、回国后认为母亲不该干涉自己的恋爱和工作,均可能包含着错误的看法和评价,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解释,引起问题的原因可能就是对母亲的错误评价,答案应该选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初步诊断的程序及依据:案例中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可以排除躯体障碍。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苦恼是由于和母亲的关系引起,后来发展到“不愿与母亲家的亲戚来往”,则说明与母亲相关联的其他人也诱发了求助者的内心痛苦.属于比较明显的泛化现象,已经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因此可能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教材中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描述,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该案例中的求助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因此比较适合的近期目标应与此有关;求助者没有需要改变的行为,人格成长属于远期目标的内容,本题答案选AD。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其针对性,一般可以选择能够直接缓解求助者情绪症状的咨询方法,可以有比较明显的近期效果;也可根据求助者产生情绪症状的原因展开工作,可取得较为持久的长期效果。本案例中的求助者主要由于错误认知引发的情绪困扰,因此最适合的方法是可以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的疗法,答案选B。
【考察重点】系统脱敏法的操作要点【试题解析】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学习放松技巧时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而非四肢。正确答案选CD。
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公道可以分为( )。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 )。单选
案例九: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极力阻止女儿与他人婚外情的关系,导致母女矛盾。求助者痛苦不已,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就想让您帮助我解决女儿恋爱给
我造成的苦恼,我实在太苦恼了,很多次我都不想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女儿与他人存在婚外情的关系,您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女儿不听您的,这让您很痛苦,我也有女儿,我想我女儿要是这样,我也会苦恼的。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就感觉而言,没有苦恼是0,苦恼到极限是100,您现在的分数大约有多少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苦恼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苦恼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苦恼。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苦恼减少到0,恐怕您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苦恼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将把苦恼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苦恼呢?
求助者:当然是女儿的事让我苦恼啦!我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我有几次再婚的机会,但都因女儿的原因放弃了。多年来我为了她操碎了心!我希望她懂事听话,将来有出息!可她上中学就早恋,研究生没毕业就跟着现在这个男人跑了,我知道女儿大了,应该谈恋爱!可那个男人有家室啊!我们这种家庭,女儿竟然和别人有婚外情!她有脸做,我都没脸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用!真是把我给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我作为母亲很理解您知道女儿有婚外情产生的苦恼,也能理解您的做法。可您的苦恼是来自女儿的婚外情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否则我怎么会苦恼呢?
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其实不是女儿婚外惰这件事造成了您的苦恼,而是您认为女儿必须听您的话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想法就能消除苦恼等情绪。
求助者:我有点不明白!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是母亲,女儿必须听您的话!
求助者:对呀,她应该听我的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女儿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呀!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的,当年您做女儿时,您肯定听您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啊……不对(沉默)
当年我妈说的话,对的,我听了,错的,我没听。
心理咨询师:您刚才说过女儿就应该听妈妈的话,而现在又说了您妈说的话,对的您听了,错的您没听。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根据埃利斯的理论,求助者产生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一名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躲在宿舍里不敢外出见人,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标准,该学生社会功能损害的评分为( )单选
健康心理咨询主要针对那些( )进行。多选
修饰性反问是一种( )单选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多选
心境的特点包括( )。多选
神经症的主要特点包括( )。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