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3 月31 日,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相距20 余米的2 个容积为1800m3 的汽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6 人死亡、6 人重伤,炸毁油罐3 个,烧毁渣油169t,汽油111.7t,以及电气焊具、管道等,直接经济损失45 万余元。全厂被迫停产达2 个多月。
450m3 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 月30 日将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炼油厂油品储运设计》规定:油罐内油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3 月30 日10 时,当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h 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超过200℃,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 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3 月初,该厂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m3 燃料渣油罐南侧83m 处,距该罐20m 远有2 个汽油罐(各1800m3)。在工程即将结束的3 月31 日16 时25 分,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2m 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m 远的2 个汽油罐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000m2。当晚9 时35 分扑灭, 历时5h10min。
【问题】
1. 试分析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
2. 针对这起事故的经验教训,应制定哪些防范措施?
1. 事故原因分析:(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450m3 的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 月30 日将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h 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超过200℃,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3 月31 日16 时25 分左右,施工人员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m 处的液控塔上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内溢 的可燃性气体相遇引起爆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
(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工厂总体布局不合理,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厂领导轻视安全生产,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解决,最终导致这次恶性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1)由有资质的设计和建设单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油罐库区的设计、建设。
(2)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提高全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
根据《建筑法》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是()。
根据《建筑法》,关于施工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建筑法》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
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职工1500 人,其中管理人员160 人,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 )。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某,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安全设备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时无法启动,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法定代表人周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起事故责任追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有()。
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中属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