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一级建造师一建矿业工程实务->【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担矿山立井井筒的施工任务,该立井井筒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矿山立井井筒的施工任务,该立井井筒净直径6.5m,深度560m。其中表土段深度30m,井壁厚度650mm,采用井圈背板普通法施工。基岩段深度530m,井壁厚度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普通钻眼爆破法施工。施工单位编制了该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井筒施工方案:井筒表土段采用短掘短砌单行作业。基岩段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伞钻打眼,炮眼深度4.0m,中心回转抓岩机出渣,两套单钩吊桶提升,金属整体伸缩式模板砌壁,段高3.5m。

2.井内施工设备:主提升为3m3吊桶,副提升为2m3吊桶;1台FTD-6伞钻和2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均悬挂在三层吊盘上;金属伸缩式模板采用4根钢丝绳地面凿井绞车悬吊;混凝土溜灰管采用2根钢丝绳地面凿井绞车悬吊;压风管、供水管、环境钢风筒采用井壁固定;凿井吊盘采用6根钢丝绳悬吊;各种电缆按相关规定悬吊。

3.井筒施工组织:井筒安排专业施工队伍实施滚班作业,掘进循环时间约24h,月进尺不低于80m。

4.主要技术要求:井筒基岩施工必须采用光面爆破,装岩提升全面实行机械化作业,采用溜灰管下放混凝土,脱模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0.5MPa,井壁厚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建成后的井筒总漏水量不大于10.0m3/h,且不得小于1.0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井筒施工期间采用激光指向仪定向。

该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相关部门要求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了修改,最终获得批准执行。

在井筒施工到深度520m时,吊盘工发现吊盘紧靠井筒一侧且下放困难,于是报告项目经理。经检查发现激光指向仪投点偏移井筒中心300mm,井筒偏斜100~400mm,高度约15m。

【问题】

1.该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是否可行?井筒施工设备布置存在哪些问题?

2.从安全方面考虑,该井筒井内施工设备还缺少哪些?说明理由。

3.该井筒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存在哪些问题?说明正确的技术要求。

4.采用溜灰管输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有什么基本要求?

5.立井井筒施工现浇混凝土井壁施工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造成该井筒发生偏斜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该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不可行。

存在如下问题:

(1)炮眼深度与模板段高不合理,模板高度应等于炮眼深度或大于炮眼深度;

(2)将伞钻和2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均悬挂在三层吊盘上不可行,且布置2台中心回转抓岩机不合理;

(3)金属伸缩式模板不能用地面凿井绞车悬吊,应用稳定悬吊。混凝土溜灰管采用2根钢丝绳子地面凿井绞车悬吊不合理,也应用稳定悬吊;

(4)不必用玻璃钢风筒,可采用压入式通风,胶质风筒即可;

(5)吊盘采用6根钢丝绳悬吊不必要,增加了井筒及地面的设施布置难度;

(6)采用滚班作业制,此作业方式不受24h限制。确定掘进循环时间约24h,与滚班作业矛盾;

(7)脱模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0.5MPa,不符合有关规定,应不低于0.7MPa;

(8)该井筒深度560m,小于600m。因此建成后总漏水量应≤6m3/h,且不得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数值违反强制规定。

2.从安全考虑.施工设备缺少安全梯。

安全梯是井下出现停电、提升系统出现故障突发事故时人员撤离的设施,必须布置。

3.在砌壁混凝土强度要求(不低于0.5MPa)、井筒建成后总漏水量要求(不大于10m3/h,且不得有1.0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方面存在问题。

符合规定的要求是:因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脱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0.7MPa;该井筒深度560m,小于600m,因此建成后总漏水量应≤6m3/h,且不得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

4.采用溜灰管输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包括:

(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2)混凝土搅拌均匀,严格出现离板现象;

(3)骨料粒径不得超过规定,防止出现堵管情况;

(4)配合比和坍落度、添加剂符合设计。

5.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强度符合规范要求;(2)模板应符合设计;(3)断面规格、厚度规格、钢筋布置规格等尺寸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壁厚充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立井壁后充填密实;(4)防水、防渗混凝土应符合设计和相应国家规范要求。

6.造成该井筒发生偏斜的可能原因包括:

(1)未按规定校正激光指向仪;

(2)工作面与激光指向仪距离大,光点扩散面积大,造成误差加大;

(3)砌壁人员调中心不认真,立模时测量误差过大;

(4)浇筑混凝土时未对称浇筑,造成一侧挤压,模板受力不均所致;

(5)模板变形。

更新时间:2022-07-17 09:3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选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情形有( )。

  • A.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
  • B.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办理投标事宜
  • C.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的账户转出
  • D.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 E.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建设工程项目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并备案的同时,双方针对结算条款签订了与备案合同完全不同的补充协议。后双方因计价问题发生纠纷,遂诉至法院。法院此时应该( )作为结算工程款的依据。

  • A.双方达成的补充协议
  • B.双方签订的备案合同
  • C.类似项目的结算价格
  • D.市场的平均价格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施工预算的材料消耗量一般低于施工图预算的材料消耗量
  • B.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文件,与建设单位无直接关系
  • C.施工预算的用工量一般比施工图预算的用工量低
  • D.施工图预算中的脚手架是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搭设方式和材料计算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规,对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行为符合要求的是( )。

  •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 B.委托两家招标代理机构,设置两处报名点接受投标人报名
  • C.以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
  • D.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品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施工成本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施工成本管理体系由社会有关组织进行评审和认证
  • B.要做好施工成本的过程控制,必须制定规范化的过程控制程序
  • C.管理行为控制程序是进行成本过程控制的重点
  • D.管理行为控制程序和指标控制程序是相互独立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建设工程管理内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设施管理即为建设工程管理
  • B.建设工程管理不涉及项目使用期的管理方对工程的管理
  • C.建设工程管理是对建设工程的行政事务管理
  • D.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增值服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工业安装工程中,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检查评定结论由()编写。

  • A.建设单位
  • B.监理单位
  • C.设计单位
  • D.施工单位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安装单位中标一综合机电总承包安装工程,合同造价3000 万元,项目施工内容包括:

净化空调系统(洁净度等级为N7)、储罐安装等。合同工期12 个月,2014 年8 月5 日开工。

安装单位在施工前,对并联水泵出口接管图纸进行了施工优化,其中水平主管和立管的接管方式如下:

在空调系统调试中,安装单位发现风管在系统启动时产品颤动且有噪声,经查是风管制作原因导致,安装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系统恢复正常。风管连接时,安装单位采用S 形插条连接,安装完毕后进行漏风量检测,漏风量严重超标。监理单位要求安装单位整改。

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储罐的罐底焊缝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并对罐壁采用充水方式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该工程在2015 年8 月5 日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在2017 年8 月26 日发现空调不制冷后要求安装单位进行质量保修。

问题:

1.并联水泵出口水平主管与立管的接管方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画出正确的接管示意图(单线图)。

2.此工程的风管系统属于何种压力等级?分析造成风管颤动及噪声的制作原因。

3.分析风管漏风量严重超标的原因,应如何整改。

4.真空箱法的试验最低负压值是多少?简述罐壁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充水方法和合格标准。

5.安装单位是否应对空调系统进行质量保修?说明理由。写出该空调工程质保期的结束时间。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制氧站经过招投标,由具有安装资质的公司承担全部机电安装工程和主要机械设备的采购。安装公司进场后,按合同工期,工作内容,设备交货时间,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如表1。

表1施工进度计划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电气安装滞后10天,调试滞后3天。

  A公司在设备采购时,在性价比方面对制造厂商进行了咨询,从中选择了备选厂商,进行了邀请招标。

  在制氧机法兰和管道法兰连接时,施工班组未对法兰的偏差进行检验,即进行法兰连接,遭到项目工程师的制止。

  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经过中间交接,建设单位组织了联动试运行,生产线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问题:

1.根据表1计算总工期需多少天?电气安装滞后及调试滞后是否影响总工期?并分别说明理由。

2.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制氧机在固定后,应如何与管道连接?

4.联动试运行生产线应达到什么要求?

查看答案
多选题

金属罐中幅板焊接时,控制焊接变形的主要工艺措施有( )。

  • A.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
  • B.焊工均匀分布,同向分段焊接
  • C.焊工均匀分布,对称施焊
  • D.由罐中心向四周并隔缝对称焊接
  • E.先焊内侧,再焊外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