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振兴的哲学思考,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 项正确,世界是由无数相互关联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树立全局观念,做出最有利的战略部署,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乡村全面发展,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使各项政策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整体推进,产生共振叠加、相得益彰的效果。
B 项错误,矛盾分析法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C 项正确,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利益诉求,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D 项正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意识与物质联系在一起。科学确定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循序渐进地使乡村振兴不断取得进展,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切忌贪大求快,避免急功冒进和急于求成。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关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 )。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最基本的前提是( )。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