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化工安全->某年某月某日下午13时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

某年某月某日下午13时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只400L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就把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气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再将环氧乙烷钢瓶底部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滋”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下午15时20分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市一院、二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出人员到发生爆炸环氧乙烷钢瓶产权单位及最近一次充装环氧乙烷单位进行了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到现场进行了数次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专家意见。

(1)直接原因

①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情况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座塞泄放瓶内环氧乙烷气体,且明知环氧乙烷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氧乙烷气体大量泄放,因环氧乙烷气体比空气重,沉浮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②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氧乙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导致了混合气体爆炸。

(2)间接原因

①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处理时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②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力。

③该检验站挂靠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从而使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④该站未按国家标准(GB 12135—1999)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而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

⑤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缺乏日常监察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认识上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3)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①该钢瓶检验站站长是事故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该钢瓶检验站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对事故发生负主要管理责任,建议开除公职处理。

③该站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质监部门吊销其气瓶检验员资格证书,不准再从事气瓶充装、检测、管理工作。

④该区燃料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区物资局对挂靠单位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区燃料公司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予公司法定代表人行政记过处分;区物资局对下属单位安全管理监督指导不力。应对该起事故负管理责任,建议给予原物资局副局长、现经贸局副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⑤市质监局对钢瓶检验站虽在核发和换发许可证过程中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但平时缺乏日常安全监察,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市质监局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立即报请省质监局吊销钢瓶检测站检验许可证。

⑥区政府、乡政府疏于管理,应对该起事故负一定责任,建议区政府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

⑦导致事故3名职工无知操作,是这起事故直接责任者,鉴于3人已死亡,不再予以追究。

根据以上场景,提出该起事故整改措施。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针对该起事故,可采取整改措施主要有:

(1)市质监局立即召开全市气瓶充装、检测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事故情况,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组织一次认真细致安全检查,重点要检查残液处理装置完好性,要对充装检测单位所有职工进行各类介质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专门培训教育。按省安委会确定土锅炉和气瓶专项整治要求,严格审查气瓶检验站建站条件,对经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取证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吊扣或吊销其充装、检验许可证,以杜绝类似或重复事故发生。市质监局要针对这起事故,专题向国家局、省局汇报,并建议修改《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增加残液和介质处理安全措施、单位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气瓶充装介质理化参数、危险特性、处理方法等)内容。

(2)区经贸局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下属单位外来挂靠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对于同意挂靠单位要严加管理;对于不同意挂靠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中止挂靠关系,杜绝人情挂靠,以免再发生类似情况。

(3)区政府在抓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同时,要立即召开安委会会议,通报事故情况,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本区企业多、行业杂、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特点,组织全面认真细致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再发生意外事故。

(4)区各乡镇要加强对位于本地区范围内所有单位安全管理(无论是租用厂房、土地、还是挂靠),以防止安全管理出现死角,避免出了事故由乡政府来承担责任情况再度发生。

(5)各级公安消防等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所有气瓶充装、检验单位监管。由于气瓶本身具有危险性,充装介质也大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建议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将气瓶充装、检验单位列为重点监督对象。

更新时间:2022-07-04 08:5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

  • A.一般事故
  • B.较大事故
  • C.重大事故
  • D.特别重大事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

  • A.10日
  • B.15日
  • C.1个月
  • D.2个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是()。

  • A.食品加工公司
  • B.建筑施工公司
  • C.钟表制造公司
  • D.服装加工公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关于施工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1个月内开工
  • B.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有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 C.中止施工满3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 D.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

  • A.总承包单位
  • B.具体施工的分包单位
  • C.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
  • D.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职工1500 人,其中管理人员160 人,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B.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C.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委托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 D.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 )。

  • A.某企业发生生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 B.某机械制造公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名作业人员重伤
  • C.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 D.某企业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某,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安全设备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时无法启动,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法定代表人周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起事故责任追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当对周某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 B.应当对该公司处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可以对周某和该公司同时给予罚款
  • D.周某终身不得担任任何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有()。

  • A.某大型商场有120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各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B.某旅游公司有105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C.某客运公司有95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D.某仓储企业有150名员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4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E.某煤矿企业有450名员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10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中属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是()。

  • A.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如实记录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