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7日15时14分,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2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70.67万元。
事故发生后,井下未探查区域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有爆炸危险,在下落不明矿工无生还可能特殊情况下,抢险救援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井下救援行动。2005年12月12日开始,实施了对矿井“注水淹没,消除火源,排出瓦斯,然后追排水,恢复系统,进行处理”救援方案。由于调查组不能进行井下现场勘察,12月26日事故调查工作暂告一段落。2006年9月12日,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并升井,现场抢险救灾和巷道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具备了下井勘察条件。2006年9月15日,调查组再次进驻,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该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主井和副井井口标高均为+24.3 m,井底车场水平为一294 m。主井装备3 t箕斗用于提升煤炭。副井装备1 t矿车单层单车罐笼,用于提升矸石、物料及人员。事故发生前,井下主要有10个作业点。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使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局部通风。矿井总进风量为1696 m3/min,总回风量为1750 m3/min。该矿甲烷含量为0.04~0.39 m3/t,二氧化碳相对通出量为0.11~0.26 m3/t,原设计为低瓦斯矿井。可采煤层属高挥发分煤种,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11、煤12-1、煤12-2下3层煤易自燃,煤9-2、煤12-2上、煤12下为不易自燃。矿井无冲击地压威胁。
该矿未建立综合防尘系统。各采掘工作面、转载点均未安装喷雾洒水装置,巷道未进行定期冲洗和清扫,井下未设置隔爆棚和风流净化设施,未开展煤层注水工作。该矿井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和瓦斯断电仪,但安装调试完后,瓦斯传感器、断电仪从未调校过。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造成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请列出矿井煤尘爆炸事故产生条件。
3.为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发生,高瓦斯矿井应当每年测定和计算矿井、采区、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其结果应向哪些机构上报?
4.请拟定此类事故防范措施。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报至国务院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报至省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逐级报至设区市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该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应最终上报至国务院,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可燃细煤尘)。
(2)煤尘必须浮游于空气中且达到爆炸浓度极限范围。
(3)有足够点火源。
(4)有可供爆炸助燃剂。
3.高瓦斯矿井应当将每年测定和计算矿井、采区、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结果上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4.根据隔爆棚在井巷系统中限制煤尘爆炸作用和保护范围,可将它们分为主要隔爆棚(重型棚)和辅助隔爆棚(轻型棚),两类隔爆棚在巷道布置地点如下:
(1)主要隔爆棚作用是保护全矿性安全,设置在地下矿山两翼与井筒相通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煤层之间运输巷和回风石门,相邻采区之间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
(2)辅助隔爆棚作用是保护一个采区安全,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采区内煤及半煤岩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其他巷道内设置。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
根据《建筑法》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是()。
根据《建筑法》,关于施工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建筑法》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
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职工1500 人,其中管理人员160 人,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 )。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某,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安全设备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时无法启动,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法定代表人周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起事故责任追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有()。
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中属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