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冶炼安全->2013年7月13日11时左右,W企业燃气车间主任申某在车间

2013年7月13日11时左右,W企业燃气车间主任申某在车间巡视检查,发现15×104m3高炉煤气柜油压异常。且活塞上CO浓度超标。经过检查、调整回油量、观察油位变化后,即电话通知车间内部调度(气柜班)班长吴某,要他叫上车间技术员黎某、综合作业班班长李某一同去检查气柜油位。13时左右,吴某、黎某、李某3人一同赶到车间。14时左右,气柜活塞落底,退出运行。14时15分左右,申某因需参加会议,在交代吴某、黎某、李某3人尽快调节好油位后离去,吴某、黎某、李某3人继续进行故障排查。16时40分左右,综合作业班副班长蒋某接到李某电话通知也到达现场协助检查。经吴某、黎某、李某、蒋某4人一同处理油位仍不正常,黎某电话报告申某要进入气柜内才能作进一步检查,申某同意打开入孔,并要求戴好空气呼吸器入柜检查。随即,吴某、黎某、李某、蒋某4人进行了分工,吴某和蒋某进入气柜内检查,黎某和李某在气柜外监护。17时左右,在打开气柜入孔后,吴某用CO报警仪进行检测,听到CO报警仪报警声,吴某意识到柜内还有煤气,于是安排大家到车间办公室休息。17时40分左右,黎某再次上到气柜入孔处,检测柜内煤气浓度,CO报警仪显示读数为999ppm(报警仪量程为0~999ppm)。18时左右,吴某、黎某、李某、蒋某4人各自佩戴空气呼吸器并携带CO报警仪和手电筒等工器具,准备按照事先分工安排进气柜检查。吴某先上到入孔平台,由于入孔太小,佩戴空气呼吸器不便进去,吴某试图先进入气柜,再佩戴空气呼吸器。待蒋某上到气柜入孔平台后,见吴某已进到气柜内,并已背好空气呼吸器,但还未戴好呼吸器面罩。随后,蒋某突然听到一声响,看到吴某斜躺在气柜活塞油槽之间,蒋某立即用手扯住吴某衣服,试图将吴某拉出来,但没拉动,同时大声向黎某和李某呼救。黎某迅速爬上平台,和蒋某一起施救,并将蒋某空气呼吸器面罩戴到吴某脸上。李某立即电话报告车间主任申某,并通知煤气防护站派人救援。18时15分左右,煤气防护站和消防队救援人员、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护人员以及能源中心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相继赶到现场,并迅速组织施救。18时45分左右,吴某被从气柜内救出,立即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煤气爆炸要素。

  2.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

  3.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规定,简述3号炉机修车间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W企业燃气车间气柜安全检查应采取安全措施。

  5.写出置换煤气柜内煤气时,应采取方法和安全措施。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煤气爆炸要素包括:

  (1)足够数量助燃剂(氧气、空气等)并与可燃物接触。

  (2)煤气和空气(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之内。

  (3)具有足够点火能源。

2.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措施及应注意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9)其他需要培训内容。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W企业燃气车间气柜安全检查应采取安全措施包括:

  (1)进入煤气柜安全检查或维护检修应采取间接置换法去除柜内煤气。

  (2)作业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不得单人作业,必须有煤气防护人员在场监护,监护人员不得入内。

  (4)进入煤气柜内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5)不得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

  (6)应携带CO检测仪和O2含量检测仪,检测不合格不得进入煤气柜。

  (7)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穿戴防止产生静电劳动防护用品。

  (8)应备有必要联系信号,保障联络。

  (9)不应有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措施,使用不产生火星工具。

5.置换煤气柜内煤气时,应采取方法和安全措施:

  (1)不应采用空气直接置换煤气方法,宜采用氮气。

  (2)所使用氮气量应为气柜容积2.5倍以上,或检测其浓度,置换氧含量小于2%为置换合格。

  (3)使用惰性气体置换煤气前,应将排气口打开,使湿式或干式煤气柜处于最低安全位置。

  (4)在关掉惰性气体前,应将顶部浮塔或活塞浮起,对可能出现气体体积收缩应考虑适当修正量。

  (5)在整个置换过程中,煤气柜内应始终保持正压,一般约为1500Pa,最少不低于500Pa。

  (6)在吹扫煤气时,气柜应排空到最低安全点,关闭进口与出口阀门,使气柜完全与空气隔离。

  (7)用惰性气体吹扫完毕,应将惰性气体气源从气柜断开,再用空气置换惰性气体。

  (8)煤气柜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根据氧气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

  (9)煤气柜内活塞下部气体中CO浓度小于或等于1000mg/m3(即800ppm)时和可燃气体浓度降到爆炸下限20%以下时,停止柜内煤气吹扫介质,打开入孔和放散阀,加强柜内空气对流。

更新时间:2022-07-25 16:1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108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的等级为()。

  • A.一般事故
  • B.较大事故
  • C.重大事故
  • D.特别重大事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 )内,向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报告。

  • A.10日
  • B.15日
  • C.1个月
  • D.2个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是()。

  • A.食品加工公司
  • B.建筑施工公司
  • C.钟表制造公司
  • D.服装加工公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关于施工许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1个月内开工
  • B.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有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 C.中止施工满3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 D.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建筑法》实施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

  • A.总承包单位
  • B.具体施工的分包单位
  • C.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
  • D.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有职工1500 人,其中管理人员160 人,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企业应急救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B.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C.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委托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 D.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一般事故的是( )。

  • A.某企业发生生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 B.某机械制造公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3名作业人员重伤
  • C.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 D.某企业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某,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1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安全设备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时无法启动,造成本次事故的发生。法定代表人周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该起事故责任追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当对周某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 B.应当对该公司处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 C.可以对周某和该公司同时给予罚款
  • D.周某终身不得担任任何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的有()。

  • A.某大型商场有120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各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B.某旅游公司有105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C.某客运公司有95名员工,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 D.某仓储企业有150名员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4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E.某煤矿企业有450名员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10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中属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是()。

  • A.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如实记录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