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下列关于“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模式表述,错误是(  

下列关于“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模式表述,错误是(  )。

  • A.围绕公共交通站点布置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中心
  • B.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应当进行较高密度开发
  • C.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应加强步行友好环境设计
  • D.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城市新区建设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D
本题解析:

A项,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提出应当对城市空间组织原则进行调整,强调要减少机动车使用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居住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围绕着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使交通设施和公共设施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并据此提出了“公交引导开发”(TOD)模式。

B项,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欧洲出现了建立在多用途紧密结合“都市村庄”模式基础上“紧凑城市”,美洲则出现了以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其基本目标相当一致,即建立一种人口相对比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城市发展模式。促使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居住人口密集,相对高密度地布局居住公共设施和活动中心。

C项,“新都市主义”指是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一系列关于城市设计思潮,倡导在下列原则下,重新建立公共政策和开发实践:①邻里在用途与人口构成上多样性;②社区应该对步行和机动车交通同样重视;③城市必须由形态明确和普遍易达公共场所和社区设施所形成;④城市场所应当由反映地方历史、气候、生态和建筑传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所构成。

D项,采用传统邻里组织方式以及欧洲小城市空间模式,从创造更加有机富有活力城市空间结构出发对区域(或大都市地区)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进行重组。并未提及主要应用于新区建设。

更新时间:2022-08-10 14:0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城乡规划原理,每日一练,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4

  • A.东侧或西侧
  • B.南侧或北侧
  • C.东南侧或西北侧
  • D.东北倾斜或西南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不属于全球或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基本特征的是( )。

  • A.作为跨国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的集中地
  • B.具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
  • C.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
  • D.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新世纪以来,为保障法定规划的有效实施,避免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失控,我国开始实施( )。

  • A.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战略
  • B.城乡统筹规划
  • C.城乡规划督查制度
  • D.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型制在哪个时期就已经成了雏形?( )

  • A.夏
  • B.商
  • C.周
  • D.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1956年《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城市规划法规性文件
  • B.内容包括设计文件及协议的编订办法
  • C.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资料、规划设计阶段、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 D.由国家建委颁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夏代的城市建设已使用陶制的排水管及采用夯打土坯筑台技术等
  • B.西周洛邑所确定的城市形制已基本具备了此后都城建设的特征
  • C.“相天法地”的理念在咸阳的规划建设中得到了运用
  • D.汉长安城的布局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形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规定,下列关于城市抗震规划编制必要性及方针内容表述,正确是( )。

  • A.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
  • B.城市抗震规划编制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 C.城市总体规划与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相互协调
  • D.编制和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应当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 E.抗震设防区城市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要求
查看答案
多选题

根据《行政许可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循原则是( )。

  • A.分级管理原则
  • B.权责统一原则
  • C.便民原则
  • D.自由裁量原则
  • E.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下列由国务院批准征用土地有( )。

  • A.蔬菜生产基地
  • B.农业科研、科学试验田
  • C.基本农田以外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
  • D.自留山地超过三十五公顷
  • E.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四条原则包括( )。

  • A.教育原则
  • B.惩罚原则
  • C.责任法定原则
  • D.责任自负原则
  • E.教育与惩罚结合原则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