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法律职业客观题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寒冷的冬天,甲为了取乐将100元扔入湖中,乙为了得到100元而跳入湖中因而死亡的,不能将乙的死亡结果归于甲的行为
  • B.某日凌晨,甲、乙二人窜至某居民小区,发现某单元五楼一个窗户未关,甲负责望风,乙顺着下水管爬到五楼推开窗户进入卧室,乙在盗窃手机时被户主丙发现.乙迅速从原路逃跑,丙在追赶乙时坠楼身亡。不能将丙死亡的结果归责于乙的逃跑行为。即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C.甲拿刀砍向仇人乙,乙躲闪后仅仅受轻伤,但是由于乙迷信鬼神,不去医院治疗伤口,而是以香灰涂抹伤口,导致毒菌侵入体内死亡的,不能将乙的死亡结果归属于甲的行为
  • D.A和B合租一套房,各自向房东交房租。A收到诈骗短信,短信声称以后的房租汇到某个银行卡里。A信以为真。把3000元打到诈骗犯的卡上。然后A和合租的B说:“我们房东的卡换了。钱要打到另外一个卡上。”B说:“是嘛,你把短信转发给我吧。”A把短信转发给B,B就把3000元打到诈骗犯的账号里面了。诈骗犯的诈骗行为与B的被骗(财产损失)仍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A、B、C、D
本题解析:

乙为了得到100元而跳人湖中的行为,是乙自我冒险而导致的结果,不能将乙的死亡结果归责于甲的行为。A项正确。

谁支配风险,谁对结果承担责任。丙作为追赶者,是否追、怎么追,其决定权取决于丙,丙的追赶行为导致了自己的死亡结果,应由丙对该死亡结果负责,而非由乙对丙的死亡结果负责。B项正确。

甲的伤害行为后,介入了被害人的行为,且介入的被害人的行为是对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异常行为,不应将结果归属于行为人的行为。乙的死亡是由于其在伤口涂抹香灰,病菌侵入体内而导致的,故乙的死亡不能归责于甲的伤害行为。C项正确。

虽然介入了A的转达行为,但是由于A的转达行为是通常的介入行为,误以为房东换卡并告诉自己合租的室友,在日常生活中是通常甚至必然出现的,并不能阻断诈骗犯的诈骗行为与B被骗(财产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诈骗犯的诈骗行为与8的被骗(财产损失)仍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项正确。

更新时间:2022-09-06 15:2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 A.归王某所有
  • B.归李某所有
  • 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
  • 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甲违反海关法规,将大量黄金运输进境,不予 申报,逃避关税。甲的行为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
  • B.乙生产、销售劣药,没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 危害,但销售金额超过了 5万元。乙的行为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C.丙在自已的35名同学中高息揽储,吸收存款 100万元,然后以更高的利息贷给他人。丙向其同学 还本付息后,违法所得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丙的行为 成立非法经营罪与高利转贷罪的想象竞合犯
  • D.承担资产评估职责的丁,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后,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丁的行为构成公司、企业 人员受贿罪与提供虚彳度证明文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 A.甲公司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
  • B.若丙公司对变更土地登记行为不服,应当自2008年3月3日起3个月内起诉
  • C.丙公司与某典当行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是本案的审理对象
  • D.对市国土局与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性质,法院可以依法调取证据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 A.门面租赁费
  • B.食品过期不能出售造成的损失
  • C.张某无法经营的经济损失
  • D.停业期间张某依法缴纳的税费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 A.应只对孙某执行撤职处分
  • B.应同时降低孙某的级别
  • C.对孙某的处分期为36个月
  • D.解除对孙某的处分后,即应恢复其原职务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 A.王某
  • B.周某
  • C.李某
  • D.朱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
  • C.监狱
  • D.基层组织或其所在单位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 A.王某
  • B.朱某
  • C.李某
  • D.周某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共用题干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93-94题。

  •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 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 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共用题干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93-94题。

  • A.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对精神病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 B.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为“不法”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
  • C.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因为甲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自己的法益
  • D.甲的行为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因为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的行为客观上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