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变造是对真正的货币本身进行各种涂改、挖补、涂抹等形式的加工,改变其面值、含量的行为。变造是对真货币的加工行为,故变造的货币与变造前的货币具有同一性(如变造金属货币上的发行年份)。如果加工的程度导致其与真货币丧失同一性,则属于伪造货币。以真货币为材料,制作成丧失了真货币外观的假币的行为,属于仿造货币。例如,将金属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行为,属于伪造货币。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故A、B项均错误,二者均属于伪造货币。
使用假币罪有两个要点:(1)按“票面价值”交付给对方,即让对方觉得这些货币是真币(具有欺诈对方之属性);(2)投入流通,即假币要从使用者手中流出。“使用,是指将假币作为真币置于流通状态……利用假币支付购买货物的对价,利用假币偿还债务,将假币作为保证金提供给他人,以假币作注册资本验资、交换或者赠与假币都是将假币置于流通的行为,利用自动贩卖机的场合,也是使用假币。所使用的假币基于何种原因取得,与成立犯罪无关,使用捡拾、窃取、诈欺取得的假币都可以成立本罪。使用的方法是否适法,也在所不问。将假币作为赌金、支付嫖宿费用、购买毒品、走私支付款、聚众斗殴后的赔偿金等,都是使用行为。但是,在签订经济合同等场合,将假币作为证明自己信用能力的担保财物出示的,或者委托他人保管假币或者贩卖假币标本的,都不是以行使为目的,将货币置于流通的使用行为,不成立使用假币罪,必要时,可以持有假币等罪处理”。C选项中是将假币赠与他人,接受赠予的人以为是真币,并且,假币也脱离了使用者,属于使用假币,故C项正确。
运输假币行为并不能包容使用假币的行为,运输假币罪是单纯地帮他人运输,这种行为本身根本不能容纳使用,故运输假币后再使用的行为,应该以运输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并罚。 D项错误。
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共用题干
共用题干
共用题干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共用题干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95-97题。
共用题干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93-94题。
共用题干
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标,见到丁后便实施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的朋友乙驾车正好经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93-9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