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
参考值
80~100mmHg。
临床意义
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参考值
35~45mmHg。
临床意义
临床上用于:
1.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2.判断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3.判断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三)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参考值
95%~98%。
临床意义
SaO与PaO
相关的氧合曲线呈S形。PaO
在60mmHg以上,曲线平坦,即使氧分压有大幅度变化时,SaO
变化很小,从而掩盖了缺氧潜在危险。温度、PaCO
及红细胞内2,
3-二磷酸甘油酸因素增高时,氧合曲线右移,上述因素降低时氧合曲线左移。pH影响氧合曲线与上述因素相反。
(四)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临床意义
pH<7.35为失代偿酸中毒,即酸血症;pH>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即碱血症。
(五)碳酸氢根(HCO)
参考值
包括实际碳酸氢根(AB)和标准碳酸氢根(SB),AB为22~27mmol/L,正常人AB和SB相同。
临床意义
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O正常时测得,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受肾脏调节,被认为能够准确反应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AB受呼吸性和代谢性双重因素影响。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代偿HCO
一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肾脏代偿HCO
减少,AB
增加,AB=SB>正常值。
(六)全血缓冲碱(BB)
参考值
45~55mmol/L。
临床意义
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不受呼吸和CO因素的影响,其取决于SB。代谢性酸中毒时,BB减少,代谢性碱中毒时,BB增加。
(七)二氧化碳结合力(COCP)
参考值
22~31mmol/L。
临床意义
COCP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
,反应体内的碱储备量,临床意义与SB相同。
(八)剩余碱(BE)
参考值
±2.3mmol/L。
临床意义
当BE为正值时,说明缓冲碱增加,BE为负值时,说明缓冲碱减少。临床意义与SB相同,但由于反应是总的缓冲碱变化,故较SB更全面。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的保存期是
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期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
最可能导致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是( )。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不包括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患者面部刀伤。临床检查:同侧眼睑闭合困难。考虑面神经分支受损的部位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为
老年男性,农民。左下后牙疼痛并伴局部牙龈红肿流脓,已有1个月余。体检发现左下颊部软组织变硬,左下颌角处皮肤呈紫红色,可见一瘘管并不断排出臭味脓液。经仔细检查脓液,发现有黄色的“硫黄”颗粒,此颗粒压片经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检查呈菊花状,由菌丝放射状排列组成,菌丝末端膨大呈棒状。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