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病因病机
喘证的致病因素有内外因之分。
1.外邪侵袭因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壅遏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或因风热犯肺,肺气壅实,甚则热蒸液聚成痰,清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作喘。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不得泻,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2.饮食不当,贪食生冷,甘肥,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千于肺,壅阻肺气,升降不利,发为喘促。若湿痰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则痰火交阻,清肃之令不行,肺气为之上逆。若内有痰浊,复加外感诱发,可见内外合邪的错杂情况。
3.情志不调,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肺气阻塞,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
4.劳欲、久病,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若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肺之气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为喘。若肾阳衰弱,水无所主,凌心射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而致喘者,则属虚中夹实之候。此外,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导致气虚而为喘。总之,喘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肺和肾,因肺为气为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若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导致喘促,如肺虚气失所主,亦可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如脾经痰浊(饮)上千以及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无不与肺有关。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影响到心。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的危象。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的保存期是
下列不符合1型糖尿病特点的是( )。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达到解剖复位,半年后骨折仍未愈合,最可能原因是( )。
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期是
肛裂的典型表现是( )。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宜用(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
最可能导致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是( )。
疼痛严重的血栓性外痔应行( )。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