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病因病机
血由水谷之精气所化生,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运行于脉,环周不休以充润营养全身。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引起血证的主要原因,可归为以下五类:
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致出血。其中尤以感受热邪所导致者为多。如风、热、燥等外邪犯肺引起衄血、咳血。
2.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厚味:主要引起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是滋生湿热,湿热内蕴,薰灼血络,迫血妄行而引起衄血、吐血、便血等症。二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统摄无权,以致血溢脉外而发生血证。
3.情志过极: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成血证。
4.劳倦过度:神劳伤心,体劳伤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损伤。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而致衄血、吐血、便血、紫斑;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之后其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久病或热病使阴津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二是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三是久病人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血证,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可归结为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及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气虚及气阳两虚之别。从证候之虚实来说,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而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实证常向虚证转化。此外离经之血,蓄积体内而为瘀血,妨碍新血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的保存期是
下列不符合1型糖尿病特点的是( )。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达到解剖复位,半年后骨折仍未愈合,最可能原因是( )。
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期是
肛裂的典型表现是( )。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宜用(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
最可能导致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是( )。
疼痛严重的血栓性外痔应行( )。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