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卫类助理医师中医助理医师->正常胸部正位片可见到的结构:

正常胸部正位片可见到的结构: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肺野: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肺叶和肺段: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称为水平裂及斜裂。右肺水平裂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斜裂之后下方为下叶。左肺只有斜裂,其前上方为左上叶,后下方为左下叶。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的上、中两叶。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肺段之间无胸膜分隔,但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和血管供应。

5.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0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空气的传输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

熟悉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及分支形式,有利于判断肺内病变位于哪一肺叶或肺段。

6.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

7.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联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

8.膈:膈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腹腔的病变而改变。

更新时间:2021-07-20 23:1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的保存期是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E.4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不符合1型糖尿病特点的是(  )。

  • A.容易发生酸中毒
  • B.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 C.罕见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 D.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低
  • E.对胰岛素敏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达到解剖复位,半年后骨折仍未愈合,最可能原因是(  )。

  • A.内固定强度不足
  • B.骨折处血液循环差
  • C.未到愈合时间
  • D.未配合药物治疗
  • E.功能锻炼不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麻醉药品处方的保存期是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E.4年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肛裂的典型表现是(  )。

  • A.肛周暗紫色圆形肿块、有压痛
  • B.肛周湿疹或溃疡
  • C.无痛性便血
  • D.肛周皮肤可见红色乳头状突起,挤压时有脓性液体渗出
  • E.疼痛、便血、便秘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宜用(  )。

  • A.几何平均数
  • B.均数
  • C.相对数
  • D.中位数
  • E.标准差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

  • A.脑细胞变性
  • B.脑内炎性细胞浸润
  • C.颅内出血
  • D.脑组织坏死
  • E.脑水肿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最可能导致双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是(  )。

  • A.鼻畸形整复术
  • B.腭裂整复术
  • C.牙槽突植骨术
  • D.正畸矫治器
  • E.唇裂整复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疼痛严重的血栓性外痔应行(  )。

  • A.外痔剥离术
  • B.注射疗法
  • C.冷冻疗法
  • D.痔切除术
  • E.痔环形切除术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严格管理血制品
  • B.应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 C.饮食饮水卫生
  • D.接种疫苗
  • E.注射丙种球蛋白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