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计算桩基础沉降的方法中,( )不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推荐的方法。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说明第5. 5节,推荐的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是将Mindlin解与等代实体基础布氏解之间建立关系,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计算时保留了等代实体法简便的优点,同时引入等效沉降系数以反映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的相互关系,最后以设计人员所熟悉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为了简化计算分析,将等效作用荷载面规定为桩端平面, 等效面积即为桩承台投影面积,并基于桩自重所产生的附加应力较小(对于非挤土桩、 部分挤土桩而言,其附加应力只相当于混凝土与土的重度差),可忽略不计。因此,等效作用面的附加应力即相当于计算天然地基时承台板底面的附加应力。桩端平面下的应力分布采用Boussinesq解,这样,在桩基沉降计算时,除了桩基等效沉降计算系数外, 其余计算与天然地基的计算完全一致。
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
高承台基桩,其自由长度为l0,入土深度为h,且h<4,0/α(α为桩的变形系数)。下列四种情况中对抵抗桩的压曲失稳最为有利(即桩的计算长度Lc最小)的是( )。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中,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 )。
图中取A支座反力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X1(向上为正),则X1为( )。
图示结构的正确弯矩图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