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某潜在工程滑坡进行治理时,下列哪些措施是合理的?(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4.2条规定,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影响等因素,分析滑坡可能发生或发展的主要原因,采取下列防治滑坡的处理措施:
①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条件,设置地下排水系统。
②支挡: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滑结构。抗滑挡墙的基底及阻滑桩的桩端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岩)层中。必要时,应验算墙顶以上的土(岩)体从墙顶滑出的可能性。
③卸载: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滑体主动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被动区卸载。
④反压: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
A选项属于排水措施;B选项属于支挡和反压措施;C选项将会引起滑动带下段的抗滑段积水引起抗剪强度指标降低和水压力增大,不利于滑坡治理;D选项是防止坡面水灌入土体,种植灌木防护坡面表层及蒸发水分,故D项正确。
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
高承台基桩,其自由长度为l0,入土深度为h,且h<4,0/α(α为桩的变形系数)。下列四种情况中对抵抗桩的压曲失稳最为有利(即桩的计算长度Lc最小)的是( )。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中,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 )。
图中取A支座反力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X1(向上为正),则X1为( )。
图示结构的正确弯矩图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