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某苯胺生产企业对技术改造问题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目前企业投产的两条生产线,每年生产苯胺合计25吨,但随着设备的老化和技术的落后,每年的成本逐渐增加,产品品质也有所下滑。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耗资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时,拆除旧设备将会损失20万元,而这些旧设备的残值为5万元。技术改造完成后,每吨苯胺的成本将由原来的450元降低至425元,假设苯胺行业的标准投资效益系数为0.3。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计算技术改造方案时,不仅以追加投资为代价,而且要以旧的生产能力的消失为代价。
K总=K新+K损-K利=500+20-5=515(万元)。
E=25*(450-425)-0.3*515=470.5(万元)。
技术改造的总投资=因技术改造而新追加的投资额+技术改造中拆除的旧设备、旧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金额-拆除的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
技术改造的基本程序为:调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地位和现状,剖析技术基础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生产技术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改造项目的轻重缓急;提出改造目标、方向、范围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提出改造方案,根据市场环境、内部条件,制定改造的各项具体配套方案;可行性研究。
企业技术改造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确立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在于( )。
被保险人违反协助义务等和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的求偿权,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被保险人的责任应以过错为构成要件,过错包括( )。
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
在被保险人重复保险的情况下,需采用( )进行理赔。
关于保险利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损失补偿的范围为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主要包括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 )。
在船舶保险中,由于船舶不适航而行使是被保险人违反( )的一种行为。保险人对此而造成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保险法》,投保人对( )可能不具有保险利益。
从保险实践看,禁止反言这一规定主要用于约束( )。
( )是指投保人对过去或现在某一特定事项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