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

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7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极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冰川出现时全球变冷的结果,也是全球进一步变冷的诱因。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正确

本题解析:

在文章的第6段,提到“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故表述正确。

更新时间:2021-09-09 02:06
若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我国民法是调整(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特殊主体
  • B.一般主体
  • C.平等主体
  • D.财产主体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三个有利于”标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动物园内海洋馆、热带馆、熊猫馆采取分时段展览形式,海洋馆每展览3天闭馆1天,热带馆每展览7天闭馆3天,熊猫馆每展览6天闭馆2天。若三个场馆同时从周一开始进行展览,则三个场馆第一次均闭馆是星期几?()

  • A.星期一
  • B.星期三
  • C.星期四
  • D.星期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除藏书外,藏书楼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藏书家及文人学者校勘书籍、读书研究的主要场所,为了使藏书内容准确,没有舛误,他们将多种刊本进行比对,通过勘订,改正原书中的错处,以免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讹传讹
  • B.误人子弟
  • C.谬以千里
  • D.混淆是非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数量关系

  • A.13.2%
  • B.11.8%
  • C.15.9%
  • D.14.6%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名言、诗句和其体现的哲学原理对应一致的是:

  •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矛盾的特殊性
  •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物质决定意识
  •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否定之否定规律
  •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 A.时代背景
  • B.理论基础
  • C.实践基础
  • D.阶级条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

  • A.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 B.内需潜力的有效释放
  • C.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 D.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所列出的教育情境均有一个或多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种处理方式。

初一新生小周在军训中总是无精打采,很久都没有学会正步走,作为小周的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哪句话不合适?

  • A.“小周,我们其实很棒的,今天是不是状态不太好?”
  • B.“小周,今天是不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困难呢?”
  • C.“小周,老师和你一起学,我们一定可以学会的。”
  • D.“小周,正步走其实很好学,你只要用心就可以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①所以各种不同的文化、社会制度都是人类为适应各种不同的客观世界和环境所创造的

②有了这样的理论,我们就可以比较广泛地认识备种各样人类社会的不同现象

③既然如此,我们就认为在相同的环境里,人类会有相同或类似的表现

④社会科学有个基本的认识,人类虽然分为各种各样的人群、民族,但人类的本性和对生活的追求是相近的

⑤我们把各种不同环境中人类相应的表现总结出来。就是人类社会普遍性的规律和理论

⑥如婚烟家庭,社会分层等,都是把人在不同场景、地位下的表现做规律性总结,这种总结就是相关问题的理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③⑤②⑥
  • B.④②⑥①⑤③
  • C.⑤②④③⑥①
  • D.⑤⑥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