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

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其中一个问题 是中国如何打破“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分界线,由中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胡焕庸提出。 这条从黑龙 江省爱辉县到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被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简称“胡线”, 它揭示了中国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特点,这一发现对地理学界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陈明星指出,“胡焕庸线”第一次明确了我 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指明了背后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充分体现了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差异以及空间布局研究的特色。

2014 年 11 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曾提出:“我国 94%的人口 居住在东部 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 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 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站在理论的角度, 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党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的科学之举。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 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 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协调发展的提出, 不仅是基于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的发展不平 衡问题,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创新的生命力。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 ”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智慧,到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全新 理念,“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们期待一个人与自然更加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 更加和谐、城乡共同发展和区域共同富裕的更加均衡的发展新格局的到来。

结合以上材料,以“协调发展”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协调发展 创新为上

一边是高楼林立、经济繁荣的东南,一边是寂寞荒凉、千年不变的西北,撕裂中国社会的,不仅有胡焕庸线, 更有经济发展的差距、思想观念的差异。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有力推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在原有格 局下的局部发展并没有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 可见,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创新思路打破旧格局。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新内涵的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 西北辽阔荒凉,东南富庶稠密,自古皆然,其原因不 仅在于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到气候、历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协调发展本质是创新,要赋予发展新内涵。 协调发展不是在财富分配上吃“大锅饭”,而是要寻找自身的资源禀赋,实现造血式发展,而非传统的输血式发 展。 同时,发展应该改变以往高能耗模式,应该通过涵养绿色,涵养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朝阳产业,实 现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开放共享的发展,而不是封闭发展。 对于偏远山区而言,“靠山吃山”式的封闭发展, 不仅效益低下,而且生态代价昂贵,不可持续。 用协调发展的思路看,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自我拼搏,而 是在一个更大的、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中寻求最佳路径。 协调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巨大的时空内整合配置资 源,实现效率的最优。 从宏观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到微观层面的西藏林芝的桃花节旅游,多层次、全方 位的经济互动为地区的发展拓展广阔的思路。 寻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要做到功在本地,更要达到利在 全局。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各方共赢的发展,而不是博弈发展。 协调发展是个宏观概念,但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各 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同质竞争。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趋势逐年加快,由于承接地区规划和定位不合理,导致产业承接园,出现部分项目布局无序,同质化、重复建设较多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只有过剩的产能和同质竞 争,很难实现共赢发展。 可见,协调发展只有以共赢为中心,合理规划发展思路,摒弃同质竞争,寻求共赢,才是 真正的发展之道。

财富和幸福梦想,在历史的千年驼铃声中回响,跨越空间互惠互利,古今皆然。 协调是开放时代的要求,是 资源整合的智慧。 但协调不是万能的,作为发展的推动者,只有秉承创新精神,才能打破旧有格局,有效推进协 调发展,为中国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公民创造财富和幸福。

更新时间:2021-09-02 14:4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A.5550
  • B.5575
  • C.6505
  • D.6557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关于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B.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C.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D.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A.科技进步
  • B.科技自立自强
  • C.科技创新
  • D.新基础设施建设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 A.平等准入
  • B.公正监管
  • C.开放有序
  • D.诚信守法
  • E.公平交易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措施包括()。

  • A.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B.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C.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D.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E.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十四五”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 A.土地承包权
  • B.宅基地使用权
  • C.集体收益分配权
  • D.集体土地经营权
  • E.宅基地资格权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 A.生产
  • B.分配
  • C.流通
  • D.消费
  • E.投资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在组织管理学的研究视角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他们分别是从()的角度进行研究。

  • A.结构与功能
  • B.原则与职能
  • C.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
  • D.心理学和社会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 A.前者更有效
  • B.后者更有效
  • C.两者同样有效
  • D.两者都无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有关绘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洛神赋图》是东晋匦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的
  • B.《步辇图》为隋代人物画,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
  • C.《清明上河图》描绘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在今河南洛阳
  • D.《富春山居图》以江西的富春江为背景而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