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位于县城,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 年2 月税务机关对其上一年度纳税情况检查中发现如下问题:
(1)所属某仓库多提折旧100000 元:
(2)7 月为本企业基建工程购入材料226000 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00
贷:银行存款 226000
(3)将自产的一批货物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某小学,不含增值税价值120000 元,成本为85000 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120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0 其他资料:2019 年该企业自行核算的会计利润总额为1100000 元。 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处理对企业相关税费的影响。
(2)作出相应的调账分录。
(1)业务1,仓库多提折旧100000 元,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00000 元,企业少缴纳企
业所得税100000×25%=25000(元);
业务2,处理正确,自2019 年4 月1 日起,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的
进项税额不再分2 年抵扣。
业务3,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捐赠,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需要补缴增值税120000×13%=15600(元),需要补缴城建税15600×5%=780(元)、教育费附加15600×3%=468(元)和地方教育附加15600×2%=312(元)。
调整后的会计利润总额=1100000+100000+17840(见下一问的调账金额)=1217840(元)
公益性捐赠纳税调整明细如下:
第一步:自产产品对外捐赠视同销售纳税调增=120000-85000=35000(元);
第二步:税法上的捐赠支出120000+120000×13%=135600 元>会计上的捐赠支出85000+120000×13%=100600 元,纳税调减35000 元;
第三步:税法上的捐赠支出135600 万元<捐赠限额1217840×12%=146140.8 元,未超过限额,无需调整;
最终纳税调整的金额=35000-35000+0=0(万元)
(2)【正确答案】
业务1 的调账分录为:
借:累计折旧 1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
业务3 调账
借:库存商品 3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7840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15600
应交税费——城建税 780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468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312
补交企业所得税
会计利润增加=100000+17840=117840(元)
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117840
补交企业所得税=117840×25%=29460(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946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946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838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8380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2020年度应确认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2020年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 )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2020年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万元。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资料(5),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20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均为零,2020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预期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当期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0年度发生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的坏账准备。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外,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假设该公司期初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余额均为0。
(2)2020年为内部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假定该内部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3)甲公司2020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2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年度尚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设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4)甲公司2020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3000万元,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中。假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期计入成本费用的3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000万元(假定甲公司12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均影响损益)。
(5)甲公司当年取得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
(6)甲公司于2018年12月以1200万元购入一项无须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按照该项设备的预计使用情况,甲公司估计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
(7)2020年5月因未及时纳税申报,应缴纳税收滞纳金100万元。
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2020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为( )万元。
2019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大型设备建造工程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该工程的造价为6300万元,工程期限为一年半,甲公司负责工程的施工及全面管理,乙公司按照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完工量,每半年与甲公司结算一次;预计2020年6月30日竣工;预计可能发生的总成本为4000万元。假定该建造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增值税税率为9%。
2019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1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25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20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3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1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1000万元;2020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4100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了合同竣工价款2700万元,并支付剩余工程款33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影响。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乙公司在实际支付工程价款的同时支付对应的增值税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20年6月30日确认成本金额为( )万元。
2019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大型设备建造工程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该工程的造价为6300万元,工程期限为一年半,甲公司负责工程的施工及全面管理,乙公司按照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完工量,每半年与甲公司结算一次;预计2020年6月30日竣工;预计可能发生的总成本为4000万元。假定该建造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增值税税率为9%。
2019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1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25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20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3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1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1000万元;2020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4100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了合同竣工价款2700万元,并支付剩余工程款33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影响。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乙公司在实际支付工程价款的同时支付对应的增值税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20年6月30日确认收入金额为( )万元。
2019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大型设备建造工程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该工程的造价为6300万元,工程期限为一年半,甲公司负责工程的施工及全面管理,乙公司按照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完工量,每半年与甲公司结算一次;预计2020年6月30日竣工;预计可能发生的总成本为4000万元。假定该建造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增值税税率为9%。
2019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1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25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20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3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1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1000万元;2020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4100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了合同竣工价款2700万元,并支付剩余工程款33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影响。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乙公司在实际支付工程价款的同时支付对应的增值税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9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大型设备建造工程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该工程的造价为6300万元,工程期限为一年半,甲公司负责工程的施工及全面管理,乙公司按照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完工量,每半年与甲公司结算一次;预计2020年6月30日竣工;预计可能发生的总成本为4000万元。假定该建造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增值税税率为9%。
2019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1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25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20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3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1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1000万元;2020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4100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了合同竣工价款2700万元,并支付剩余工程款33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影响。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乙公司在实际支付工程价款的同时支付对应的增值税款。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9年6月30日甲公司应确认收入的金额为(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