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教八年级的语文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赵晓东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刘老师朗读了那首诗,的确很美。然而,刘老师也注意到赵晓东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还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刘老师问赵晓东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赵晓东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赵晓东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刘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赵晓东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孩子们不愿承认自己擅长某一方面。
作为刘老师,应该认识到,这是促使赵晓东发展其写作能力的好机会,不能放弃;认识到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注意引导,增强其自信;在全班进行一次宽容他人的教育,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 )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现阶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 ( )
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案是: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要加以限制。 ( )
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 ( )
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某事项的公文是函。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