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呑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 )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现阶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 ( )
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案是: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要加以限制。 ( )
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 ( )
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某事项的公文是函。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