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转换理论的出现促进了银行效益的提高。()
正确
1918年,H.G.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商业银行与资本形成》一文,提出了资产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资产能否转让变现,把可用资金的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可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要。流动性的需求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美国短期国库券等)。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显著扩大,由于减少非盈利现金的持有,银行效益得到提高。
某市拥有500万人口,其中从业人数450万,登记失业人数15万,该市统计部门公布的 失业率应为( )。
衡量短期资产负债效率的核心指标是( )。
按照《资本办法》的规定,核心一级资本不包括( )。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核心资本不包括( )。
关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商业银行执行表内资产负债匹配,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与负债达到( ),从而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包括(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象和内涵的变化趋势为(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储户能自由选择银行与计息方式。( )
钞买价与汇买价的大小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