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真题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2-22 14:46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一项决定,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城市“单独”夫妇提出二胎的申请比例却远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在我国农村地区,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却很普遍。请运用相关原理,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夫妇在生育方面不同选择做出解释。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按照常理,放开计划生育管制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其二胎生育都应该上涨,但是现实却是城市“单独”夫妇提出二胎的申请比例却远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在我国农村地区,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却很普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1)机会成本的原因。在大城市中养活一个孩子的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养大孩子的成本主要包括:实物、教育、医疗等。众所周知,城市的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师资力量更强、教育理念更先进,这就导致教育成本过高;医疗水平和实物等也是如此。优越的环境必然要高成本来换取,这就导致在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机会成本更大。加上这一辈父母经历了房价疯长的年代,见证了买房难的困境,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沦为房奴,在考虑二胎时自然更加谨慎。(2)失业风险的原因。城市女性一般就职于企业,且竞争压力大。放开二胎之后,企业在招聘女性求职者就可能会考虑到她可能需要两次合法产假,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并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在招聘之初就会有所顾忌。当职业女性生育一胎之后,需要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会间接加大失业风险。而农村妇女基本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所谓的失业风险,且家里老人通常会承担养育孙子辈的责任,这也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在生育方面不同的选择。(3)外部性的原因。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更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很难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农村养育一个孩子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农村妇女)会选择这项活动,在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私人价值小于社会价值,私人(城市妇女)不会选择这项活动,因此农村妇女更倾向于生二胎。

2 问答题 1分

某市场存在两家企业A和B,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00—ql一q2,其中q1和q2分别表示两家企业所销售的数量,如果这两家企业进行产量竞争,其边际成本都为20,并且没有固定的成本。(1)假设这两家企业同时选择产量,请计算两家企业各自的均衡产量。(2)若这两家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请计算均衡产量。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3 问答题 1分

根据经济增长核算理论回答:(1)什么是索罗剩余?(2)将劳动生产率定义为,从增长核算方程开始,证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取决于索罗剩余和资本与劳动之比的变动,即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3)假定索罗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n=1.8%,技术进步g=1.8%的稳定状态,总产出和总资本均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产出中资本的份额是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产出的增长为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源泉,则每个源泉的产出增长率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4 问答题 1分

分析资本总公式(G- W- G')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所购买的劳动力商品价值上。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此观点正确。资本总公式的奥秘不在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而在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能创造出远远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这是价值增殖的真正源泉。原因在于:(1)资本流通的总公式G(货币)-W(商品)-G',(货币)表示的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的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把商品卖出去,重新换回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而是买卖经济行为。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2)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①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3)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它还是有一些同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或者消费过程就是劳动过程,而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领域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故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但是,它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因为只有在流通领域中才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做准备,这样一来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才能得到科学的解决。因此,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所购买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上。

5 问答题 1分

垄断价格的特征和制约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形成不违背价值规律?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者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自身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1)垄断价格具有如下特征:①不受生产价格的调节。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受到了阻碍,因此一般不受生产价格的调节;②保证垄断资本家得到高额利润。垄断企业提高销售价格,就可以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企业压低收购价格,就可以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获得这种高额利润。通过垄断价格,垄断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就有了保证。(2)垄断组织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商品的售价,也不能任意压低商品的价格,因为垄断价格要受到如下因素制约:①商品的需求。如果商品的价格订的过高,消费者会减少需求或寻求低价的商品,从而使高价商品价格下降;②商品的供给。商品供给过多,超过需求,同样会引起商品价格下降,这也是垄断企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限制产量的原因;③产品的成本。过高的价格会导致产品销售量与产量的减少,引起设备利用率下降和产品成本上升,最终使利润减少。垄断行业在制定垄断高价时必须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使之符合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任何企业都不能不考虑市场容量而任意提高垄断价格。(3)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它只是进一步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使商品的市场价格比较长期稳定地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①垄断价格的确定仍然要以价值为基础;②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生产的价值;③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依然是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由此可见,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在发生作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6 问答题 1分

假定中央银行把货币供给量减少10%,求:(1)利用AD- AS模型和货币数量方程,画图分析解释总需求曲线会怎样移动?短期和长期中的失业会发生什么变动?(2)短期和长期中实际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放在一个坐标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数量方程即MV.=PY,其中M是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y为实际产出,P为价格水平。该方程表明在V、y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①若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即货币量M减少,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此时若价格水平P不变,则此时产出y相应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1所示,总需求曲线AD左移,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产出减少。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图1-1 总需求减少的影响②短期时,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1-1所示,当货币供给减少时,AD曲线向左移动,导致价格下降。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价格下降,此时失业率上升。在长期,如图1—2所示,总供给曲线垂直,所以产出y不变,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此时失业率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失业率下降。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图1-2 总需求变动的长期影响(2)在短期,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减少,价格下降,LM向左移动,利率上升至r2。在长期,价格水平回落,LM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回到r1。如图1—3所示。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图1-3减少货币供给的影响

7 问答题 1分

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消费需求是指一定商品经济条件下购买消费性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①经济因素包括:a.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指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扣除各种税金后的收入,它是影响和决定消费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b.消费品价格。一般来说,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个别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需求量呈反比。③非经济因素主要包括:a.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素质及其增长速度,决定着人均居民收入量和居民人均消费需求量。b.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主要是内在的主观因素。c.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是指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各种外在因素,通常指消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长期持续增加,通常表现为国内GDP的不断增长。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①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界限之内,需求增长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拉动投资需求进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兴消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会推动高新技术投资需求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增长形成新的消费市场,直接促进消费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消费需求创造生产能力,特别是教育、体育保健、文化娱乐等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的消费生活需要,也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目的。只有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真正的提高,才能满足居民更多的消费需求。例如,我国推出的家电下乡、粮食补助等政策都是为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使消费、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8 问答题 1分

假设某经济中收入恒等式Y=C+I+G+NX,且消费函数为C=100+0.9(l-t)y,投资函数为1= 200 - 500r,净出口函数为NX =100-0.12Y -500r,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一0.8Y +200—2 000r,政府支出G一200、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M=1 000、价格常数为1,求:(1)IS曲线。(2) LM曲线。(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y =100+0.9×(1—0.2)y+200- 500r+ 200+100 -0.12y - 500r他简可得IS曲线为:Y=1 500-2 500r(2)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经济学,历年真题,西南财经大学

可得:00=0.8Y+200-2 000r化简可得LM曲线为:Y=1 000+2 500r(3)联立IS和LM曲线方程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 250,r=0.1。(4)将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代入函数可得:C=100+0.9×(1-0.2)y =1 000I= 200- 500r =150NX=100-0.12Y-500r=-100即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为:1 000、150、-100。

9 问答题 1分

简述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展是有其物质条件的。马克思指出:“虽然资本投资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新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展中,固定资本的更新具有特殊的意义。①这是因为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再生产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危机进入萧条阶段时,资本家所想的就是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尽快使自己的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他们会为此采取各种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行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投资。这时,社会游资充斥,利率、商品价格水平、工资水平等都较低,为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这样,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和投资带动了两大部类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复苏起来。②同时,固定资本的更新又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创造了新的物质条件。因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意味着先进技术被广泛采用、旧设备为新设备所代替,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迅速增长起来。同时,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固定资本投资大量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对劳动者的剥削加重,其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这样,资本主义生产迅速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又尖锐起来。当社会再生产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时,经济危机又爆发了。(2)固定资本的更新,只是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而缓和时而尖锐的运动,固定资本的更新是不会引起经济危机的。

10 问答题 1分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试述你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既是对国内外长期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更是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有: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维持物价水平稳定,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完善和规范收入制度,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但是,政府配置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政府由于信息不足而制定经济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成本过高;政府制定价格不反映价值和供求,导致资源浪费。(2)市场作为最有效的和最有活力的资源配置手段,其优点有:以市场为调节器,协调经济发展;市场自动调节资源配置的流向和大小,实现供求均衡;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使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动退出市场;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市场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自发性事后调节,生产盲目,产品滞销;容易导致垄断;无法合理进行公共物品的分配;容易引发收入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等固有的功能缺陷;不能抑制经济泡沫的形成及阻碍“泡沫”的破灭。(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完善,在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上,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完善。我们应该认识到,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自动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因此,凡是属于市场发挥作用的,政府就应该简政放权,减少干预,让市场自动调节,而属于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就应该主动补位,作为“看得见的手”调节市场,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两只手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