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了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推荐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目标作出具体的修改。
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要确定服务目标,必须首先要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寻求帮助的原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根据对问题的界定,来确定服务目标。案例中,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矫正对象李某的需要存在偏差。 (1)按照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服务计划目的和目标的制定需要经过双方协商,可以由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提出目的、目标,然后与服务对象逐条讨论,最终确定具体目标。但是案例中小王对李某目前状况的归因出现了偏差:小王认为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失业,而真正造成李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李某的错误观念和自身条件。李某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而且梦想着一夜暴富,对收入低的岗位不屑一顾,但自身学历低,且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
(2)社工小王设定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案例中,小王确定的服务目标是帮李某就业,改变其无所事事的现状;而李某的期望是“一夜暴富”。
综上,小王应该确定的正确服务目标是帮助李某改变其“金钱万能”、“一夜暴富”的错误价值观念,使李某客观理性的认识自身情况,树立“脚踏实地”的观念。然后引导李某关注就业市场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同时为李某提供就业信息,使李某脚踏实地地找工作。
2.对社工小王制订的服务目标,建议修改如下:
(1)改变李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
①改变李某“金钱万能”的错误价值观、金钱观,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人生还有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②改变李某“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认识,帮助他树立脚踏实地“劳动致富”的观念;
③改变李某眼高手低“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从工资较低的岗位做起,积累经验,提高技能。
(2)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3)引导李某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让李某认识到自身学历低的客观条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李某有需要改变自身的意识,然后帮助李某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新的职业技能。
(4)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5)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其父母方面人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仲裁员的条件,法律有明确规定。下列符合担任仲裁员的是( )。
下列适用竞业限制的人员为( )。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 )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及时召开会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下列属于社会团体的章程的必须明确的事项有( )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收养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的特殊收养情况包括( )。
2011年4月,某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与某慈善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通过该慈善基金会向一批学校捐赠价值1500万元的光伏发电组件。慈善基金会向该公司开具了1500万元的捐赠发票,该公司由此而申报税收减免。2011年8月,媒体报道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收到捐赠物资,还有一些学校收到的捐赠物资与该公司承诺的不一样,由此引发了“诈捐门”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有( )。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均等分割遗产的情形包括( )。
下面哪些情况下,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
妇女财产权益的具体内容包括( )。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