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社工主要的战场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对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扶贫济困的专业使命和专业价值使人们对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寄予厚望。
??问题:试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论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应关注的基本问题,并说明可用资源及介入思路。
1、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增强权能的社会工作取向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的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增强权能的假设包括: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这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社工参与脱贫攻坚的面临的基本问题:
(1)服务目标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应该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且缺陷;应该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贫困人员脱贫。
(2)服务原则的问题: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的要求,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三是特困人员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
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特困人员相互增加权能;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
六是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3)服务中平等关系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增强权能的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看重服务对象的长处、服务对象的主题地位和个人价值。
3、社工可用的资源:
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包括:
利用制度性的资源,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等;
相关部门对于扶贫工作的政策配套(政策解读与落实到位、政策倡导)
社工专业资源支持(政府购买与制度化支持)( 专业素养与精确诊断及定位 )
非正式资源包括:
志愿者团队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捐赠等
外界社会各类组织各类资源各类力量(资源连接与网络搭建)
4、介入思路:
提升能力转变思想(能力与认知)
开展心理帮扶(使能与赋权)
资源链接;
政策倡导;
周某在因公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因工死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周某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的工亡待遇包括( )。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方式包括( )。
《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信访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 )的原则。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根据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的人身权利包括( )。
小河村要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选举委员会对是否设立和如何使用秘密写票处产生了意见分歧。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有( )。
政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通过下列( )方式对社会工作提供资源支持。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三个基本维度包括( )。
周先生的单位每个月为其缴纳600元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下列人员属于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有( )。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下列各项人员中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