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知者,不为罪。”请结合我国刑法学中的认识错误理论加以辨析。
【分析】要能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刑法理论中的“事实认识错误”及其分类问题,目前刑法理论上对此存在争议,故出题人重在考查考生的观点,但掌握基本的分类是前提。
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不知者,不为罪”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因为对于法律或者事实产生错误认识,因此不构成犯罪。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在刑法理论中,认识错误分为两种:法律的认识错误和事实的认识错误。(2分)
(1)法律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根据刑法理论,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的,不知法律并不是可以接受的解释,原则上不排除罪责,只是可以酌情减轻;行为人若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发生误解,也不影响罪过的大小,不影响罪行的判定。即法律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行为人的犯罪成立。(1分)
(2)事实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客观事实有不正确的理解。从事实的认识错误来看,行为人预想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法律性质相同的,不能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承担故意的责任。反之,法律性质不同的,能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承担故意的责任。包括:
①客体错误,即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不同的,犯罪者不知阻却其对故意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样构成犯罪。
②对象错误,即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犯罪者不知也构成犯罪。
③手段错误,即犯罪手段发生了误用,这种错误不影响罪过的性质,不知也为罪。
④行为偏差,即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跟实际的不一样,视其真实打击的目标在法律中的范围而定。
⑤因果关系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了误认。包括:行为造成了该结果,误以为没有造成该结果;行为没有实际造成预定的结果,但误以为造成了该结果。(2分)
(3)意外事件,即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能预见,也就符合了题干的说法,即不知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为罪。(1分)
(4)根据刑法理论,行为人对客观事实产生错误认识的,一般应成立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但如果行为人不可能认识到有关事实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因此,“不知者,不为罪”这一俗语并不完全正确。(2分)
某高校文学社王、 李、 周、 丁 4 人每人只爱好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 4 种文学形式中的一种, 且各不相同; 她们每人只创作上述 4 种中的一种作品, 且形式各不相同。 她们创作的作品形式与各自的文学爱好均不相同, 已知:
(1) 若王没有创作诗歌, 则李爱好小说;
(2) 若王没有创作诗歌, 则李创作小说;
(3) 若王创作诗歌, 则李爱好小说且周爱好散文。
如果丁创作散文, 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某高校文学社王、 李、 周、 丁 4 人每人只爱好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 4 种文学形式中的一种, 且各不相同; 她们每人只创作上述 4 种中的一种作品, 且形式各不相同。 她们创作的作品形式与各自的文学爱好均不相同, 已知:
(1) 若王没有创作诗歌, 则李爱好小说;
(2) 若王没有创作诗歌, 则李创作小说;
(3) 若王创作诗歌, 则李爱好小说且周爱好散文。
根据上述信息, 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贾家的邻居易某在自家的阳台侧面安装了空调外机, 空调一开, 外机就向贾家卧室窗户方向吹热风。 贾某对此叫苦连连, 于是找到易某协商此事。 易某回答说:“现在哪家没装空调, 别人安装就行, 偏偏我家就不行? ”
对于易某的回答, 以下哪项评价最为恰当?
有些科学家认为, 基因调整技术能大幅延长人类寿命。 他们在实验室中调整了一种小型十壤线虫的两组基因序列, 成功将这种生物的寿命延长了 5 倍。 他们据此声称, 如果将延长线虫寿命的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 人活到 500 岁就会成为可能。
以下最能质疑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某电影院制定未来一周的排片计划。 他们决定周二至周日(周一休息) 每天放映动作片、 悬疑、 科幻、 记录、 战争、 历史六类型中的一种, 并不重复。 排片还有如下要求:
(1) 如果周二或周五放映悬疑, 则周三放映科幻;
(2) 如果周四或周六放映悬疑, 则周五放映战争;
(3) 战争必须在周三放映。
如果历史片放映日期与纪录片相邻又与科幻片相邻, 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某电影院制定未来一周的排片计划。 他们决定周二至周日(周一休息) 每天放映动作片、 悬疑、 科幻、 记录、 战争、 历史六类型中的一种, 并不重复。 排片还有如下要求:
(1) 如果周二或周五放映悬疑, 则周三放映科幻;
(2) 如果周四或周六放映悬疑, 则周五放映战争;
(3) 战争必须在周三放映。
根据以上信息, 可以得出以下哪个选项?
当前, 不少教育题材影视剧贴近社会现实, 直击子女升学、 出国留学、 代际冲突等教育痛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电视剧一阵风, 剧外人急红眼。 很多家长触“剧” 生情, 过度代入, 焦虑情绪不断增加, 引得家庭“鸡飞狗跳”, 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不断紧张。 有专家由此指出, 这类教育影视剧只能贩卖焦虑, 进一步激化社会冲突, 对实现教育公平于事无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主张?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播盛。 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快乐和喜庆,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传统节日只有不断融入现代生活, 其中的文化才能得以赓续而繁荣兴盛, 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根据以上信息, 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本科生小刘拟选 4 个学年中选修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8 门课程, 每个学年选修其中的1~3 门课程, 每个课程均选其中的一个学年修完。 同时还满足:
(1) 后三个学年选修的课程数量均不同;
(2) 丙、 己和辛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 丁课程安排在紧接其后的一个学年;
(3) 若第四学年至少选修甲、 丙、 丁中的一门课程, 则第一学年仅选修戊、 辛两门课程。
如果甲、 庚均在乙之后的学年选修, 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本科生小刘拟选 4 个学年中选修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8 门课程, 每个学年选修其中的1~3 门课程, 每个课程均选其中的一个学年修完。 同时还满足:
(1) 后三个学年选修的课程数量均不同;
(2) 丙、 己和辛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 丁课程安排在紧接其后的一个学年;
(3) 若第四学年至少选修甲、 丙、 丁中的一门课程, 则第一学年仅选修戊、 辛两门课程。
如果乙在丁之前的学年选修, 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