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我知我家家,是我们常常在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爱我家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只要留心,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这种爱。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难报三春晖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要求:

(1)请写出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2)请针对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简案。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母之爱,从情感上更加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进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回忆、举例说出父母之爱的事例,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

【教学简案】

环节一:课程导入

借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一诗,探寻父母给与我们的爱,从而导入新课《爱在屋檐下》,感悟亲情,回报父母。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父母之爱

1.孕育之爱

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前两联:“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教师提问:短短两句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孕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虽然父母的具体做法有不同,但父母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欢喜、期盼。我们把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爱叫“孕育之爱”。

2.养育之爱

教师与学生感受接下来的四句诗: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养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包括经济上巨大的付出,还包括父母对我们生活冷暖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把这种爱称为“养育之爱”。

3.培育之爱

出示图片:2013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身患绝症,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只为给孩子留下学费。

教师提问:姚妈妈对子女的又是哪种爱——学生回答

教师:父母特别关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希望我们品行端正、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对我们的这种精神上的关怀就是“培育之爱”。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我的父母是怎样培育我的

视频:抗战将领家书

思考:抗战将领对孩子的爱与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否一样——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抗战将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信念。

二、回报之爱

说文解字:教师与学生观察古今“孝”字的写法,并了解“孝”的寓意。

视频播放,进一步理解孝。

教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典范,更有时代的楷模。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古诗: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学生交流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诗的最后三句: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教师:面对父母之爱,不做小燕子、不做刘叟,我们应怎样做——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与学生共同概括孝敬父母的做法:从行动上帮助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从态度上尊敬父母。

环节三: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借助《燕诗示刘叟》共同学习了《爱在屋檐下》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过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孕育之爱、养育之爱、培育之爱,从而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进而关爱他人、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新时间:2022-02-19 05:3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建造了胡夫金字塔的是()。

  • A.伊朗
  • B.法国
  • C.德国
  • D.埃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马老师在活动反思中写道:"使用档案袋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经常需要花费些额外的时间,与其在这些花样上花时间,不如把精力多用在孩子身上。”这边明马老师()

  • A.缺少幼儿学情分析意识
  • B.缺少经验提炼的能力
  • C.缺少幼儿发展评价能力
  • D.缺少教学决策的意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作为北京传统民居代表的一项是()。

  • A.窑洞
  • B.吊脚楼
  • C.土楼
  • D.四合院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