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材料,完成第题。李清照《词两首》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苏轼词两首》《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人数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依据。(20分)

查看材料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及制定依据。

【解题思路】

(1)仔细阅读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文本下的单元导语、课文导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等。

(2)结合对文本李清照《词两首》的理解、单元介绍、课程标准等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

(3)说明制定依据。可以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课标规定几方面说明制定依据。

【参考答案】

(1)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学生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可安排学生在课前:①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③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首词的语言和情感。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更新时间:2022-02-14 05:1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查看答案
判断题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试卷3

  • A.0
  • B.1
  • C.2
  • D.3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数学专项训练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中数学专项训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 B.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C.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 D.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单一化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第一部分数学学科知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