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下面是学生小李在解答一道题目时的解法:问题:(1)请指
案例:
下面是学生小李在解答一道题目时的解法:
问题:
(1)请指出学生小李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2)如果你是小李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如何帮助小李避免这样的错误再出现。
(1)没有考虑区间端点时的情况,n的取值范围应为:-6≤a-5。错误原因:忽略了当a=-6时的情形,当a=-6时,-6<x<-2,不等式的整数解仍然是3个:-3,-4,-5。学生小李没有对特殊点处进行验证,导致错误的出现。 (2)这种错误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经过思考计算后得出结果,但往往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正确。这就是很多学生口头所说的“粗心了”,但作为教师,应该教学生尽可能的杜绝这种“粗心”。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做:①在新知识教学时注重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重点,在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薄弱点设置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②在日常学习练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比如:正确对待草稿纸,整洁的草稿纸是调理性思维的外在表象。做题时不是一味求快,要认真仔细,适当的时候“瞻前顾后”。把握整体,对已知条件、已得结论、所求结果等统筹把握,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思维缜密,在易错点、特殊点处能重点对待。③养成良好的心态。很多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和考试中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考试中由于紧张的气氛和时间的限制会出现一些“粗心”,会把“+”误写成“-”,“<”误写成“>”等,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心态也是减少做题中错误的关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