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按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必修“音乐鉴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钢琴音乐的奇葩》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一、教学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
3.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两首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心情感。
【难点】形成足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能根据作品情境选配合适的诗歌进行朗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C小调练习曲》的主题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趁势导入新课: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者是肖邦,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名为《C小调练习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看看浪漫派音乐大师们是如何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感情,展现自己的“浪漫”。
(二)初步感知
1.完整播放《C小调练习曲》
(1)作者简介。
教师提问:关于肖邦,你们还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展示肖邦的音乐人生: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一生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领域,被誉为“钢琴诗人”。其音乐作品更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肖邦的钢琴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无华,在其如诗一般柔美、细腻、忧郁的意境中,又常常潜藏着坚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1849年肖邦因病客死他乡,去世前他仍念念不忘祖国波兰,要求将他的心脏带回波兰安葬。这就是肖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2)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随后教师提问:这首乐曲所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感?(悲愤、激昂,热血沸腾)
(3)乐曲创作背景。
教师介绍:1831年9月,肖邦在赴法国的途中,得知祖国波兰起义失败的消息。惊闻如此噩耗,肖邦几欲疯狂。他将离开祖国以来所有的压抑苦闷和彷徨全部转化成愤怒,创作出了这首《c小调练习曲》。
(4)分段欣赏乐曲。
《c小调练习曲》为4/4拍,复三部曲式,由A+B+A1三部分组成。
A:教师演奏主题旋律,并描述作曲家当时的心情。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英雄性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描绘起义者浴血奋战的身影,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慷慨激昂、起伏难平的心情。
B: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像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A1: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象征了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光复家园的火焰仍在燃烧。
2.鉴赏钢琴乐曲《爱之梦》
(1)作者简介
在肖邦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而人们常称他为“钢琴诗人”。接下来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他在钢琴演奏上有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他的演奏风格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
(2)作品介绍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抒情曲。改编后的三首乐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流传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的第三首曲子。
(3)完整聆听
教师播放音频并讲述李斯特年轻时的故事,当时他深深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由于地位悬殊没能表达出来,只能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直到某天,李斯特看到了一首诗,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和他的心情非常契合,于是他将这首诗谱曲,之后又根据歌曲改编成了一首同名的钢琴曲,就是我们现在欣赏的《爱之梦》。
《爱之梦》的音乐优美动听、情绪舒缓,其梦幻般的、甜美的爱情主题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等方式,体验两首不同的乐曲,分析两首乐曲的不同情感及意境,体会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及特征,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掌握音乐,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与感知力。
(三)巩固与提高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为两首钢琴作品选配合适的诗歌进行朗诵,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完成之后分别上台表演,教师给予建议以及鼓励1生的评价。
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这两首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两部作品表现了极不同的两种感情,《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两部作品都尽情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最鲜明的特征。
2.作业:请大家在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浪漫主义音乐的资料,下节课大家共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设计巩固提高与作业小结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加深对浪漫主义两位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印象,深入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大碗岛的星期天》是哪一位画家作品?( )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能够使人联想到的美术作品是()。